风流云布:风、云意象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象征意蕴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大艺术类型的角度,考察了风与云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象征意蕴,并指出:风典型地象征了时间艺术的特质,即流动与韵律;云典型地象征了空间艺术的本质,即变形与组合.风与云昭示了中国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大类型的审美特质,进而成为一种审美标准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理论探究中,以"情"论艺者不乏其人,梁启超、朱谦之自觉地在中西文化融汇化合的基础上对艺术进行"情"解.他们二人在西方艺术情感理论的开启下,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重新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情"的认知,结合时代文化精神,提出了关于艺术感情论的新见解.由于社会身份、生活经验、艺术体验、知识结构、学问兴趣、文化关注方向的不同,二人在对艺术"情"问题的共同关注中,呈现了不同观点和认
《先太学君行状》是1906年王国维先生在先父王乃誉去世后以"行状"的形式撰写的讣文,《日记》则是王乃誉遗留的唯一手稿资料,内容多与绘画艺术有关,是研究早期王国维(14-29岁)受教环境和从艺经历的第一手珍贵史料.通过对《行状》和《日记》间的互文和比照研究,梳理王国维艺术理论观成因,考察王国维早期与作为书画家的王乃誉之间的艺术互动,一定程度上填补王国维艺术理论研究的空白,尤其对于早期王国维学术研究将
吉尔·德勒兹(Gilles Louis Deleuze,1925-1995)一位致力于创造概念的法国哲学家,他创造的诸如"根茎"、"游牧"、"褶皱"、"无器官的身体"等大量词汇因涉及学科广泛而尚未被艺术界予以足够的关注.本文试从动物行为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达尔文的"性爱说"与德勒兹的"界域说"二者的比较,引出德勒兹的"界域"作为音乐起源的观点;从日常生活经验着手,阐释德勒兹的"界域"化音乐的空间形式
朱光潜的艺术美学思想是其建构美学体系的重要方面,其中,从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方法和视角论文学艺术特质的方面偏多.朱先生结合艺术活动的实践,在参照中西文化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对艺术创造和欣赏两个层面的审美活动做了深入探析,创构性地提出了诸多重要的艺术审美范畴.将艺术与人生相联,在对艺术活动做学理性分析的同时,又把具体的艺术审美活动融入人生世相,以"趣味"的涵养和传达为支点,寻求二者在实现理想境界和精神
在对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柏拉图最先把艺术(technē,技艺)奠基在哲学的基础之上.柏拉图的艺术思想与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自然"(phusis)有关."技艺"或"艺术"在柏拉图那里有背于"理念"(idea)而受到贬抑的一面,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其中"不自然"的一面.在柏拉图的"技艺"概念中,既包括为后来的现代美学家们所秉持的"美的艺术"(the Fine Arts)或
艺术分类问题是艺术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中国,关于艺术分类问题的理论探讨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艺术分类体系的真正形成在80年代.然而,艺术分类术语困惑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如在有关艺术分类的论述中出现同一术语表明内涵完全不同的对象,或在表明同一对象时使用完全不同的术语.笔者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艺术分类相关理论文献的集中梳理,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解析艺术分类术语存在混乱的因由,并尝试找出今后艺术分
2013-2015年是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的重要发展时期,围绕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出现大批理论研究成果.本文在对2013-2015年间艺术学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与统计,即从艺术学学科在学科建设、艺术教育与艺术管理、艺术史、艺术基础理论、艺术批评、交叉学科等领域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统计的基础上,归纳艺术学理论研究发展的特点及走向,以为艺术学学科未来的良性发展提供参照.
在中西方美术学研究中,关于作品的研究有着各自不同的视角与方法,究其根底与中西各自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对于画作的鉴赏与品评多从笔墨入手,探究其笔墨程式;而画家创作则注重笔墨对审美旨趣的表达.因此笔墨不仅与技法相关,同时又兼具了哲学意义.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艺术家绘画创作时参考一些书籍的传统,这些帮助和促成图像的创作的手册被认为是图像研究的最初历史.这些原典在16世纪
目前有大量的中国学者研究捶丸这项运动,尤其是论证其为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运动.本人研究的是捶丸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等相关问题,通过视觉与文献文件,本文尝试解答:在宋代的图像中,为什么会出现为数较多的儿童玩捶丸的内容.同时,分析在捶丸运动中出现的人可以使进一步了解宋代文化与社会的变化.
纵观海内外艺术史的研究,发现其诟病不仅缺乏艺术门类统筹意识,且并不认可对宏观意义上的大艺术研究.但就目前艺术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大都具有通史研究的性质,可作为中国艺术史著述方法的借鉴.与德国的"小题大做"和美国"问题意识"研究的方法不同,笔者以为中国艺术史研究应注重艺术通史的研究.中国具有深厚的通史研究传统,需要重拾传统,培养通史人才,借鉴其有效的体例、表述方式,建立起独立的艺术史学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