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虎加人参汤的临床运用

来源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都有论述白虎加人参汤方证,在此,笔者对《金匮》中的白虎汤的应用进行介绍。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白虎加人参汤中的人参的功效则正如张锡纯所说的“实能于邪火炽盛之时立复真阴,此中盖有化合之妙也。”故该方在解热之时无忘益气养阴,体现了仲景的顾护中焦脾胃的整体思想。现代临床上常用该方治疗糖尿病及一些发热的病症,效果显著。这也与《金匮》运用该方治疗喝病及消渴有相对应之处。此外,该方还可运用于其他的病症,如精神性烦渴、头汗证等,疗效也是值得肯定的。此外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白虎加人参汤具有解热作用、抗糖尿病作用、增强免疫作用、保护心肌细胞作用、抗炎抑敏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有很广泛的运用。
其他文献
追溯胸痹的相关文献论述,其内涵不断发展丰富,直到现代仍各执一说,但实际临证中胸痹却包含了多系统疾病在内的一系列病证,所涉范畴较广,即是脏腑病变在某一阶段的病理表现,以邪气痹阻、胸阳失展为主要特点,以胸背部窒塞疼痛为主要症状,而非专指某一脏某一腑的某一种病证,也非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完全等同.综观历代医家文献分析可见胸痹病是包含心痛在内的范围较广的一系列疾病,涉及心、肺、胃、肝胆、食道、胸壁等疾病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方面,《伤寒论》中亦有多处体现.本文试对"阳化气,阴成形"的相关理论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一方面,“阳化气,阴成形”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状态及其规律。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阴阳之间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相互转化。另一方面,“阳化气,阴成形”解释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若“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太过或不及,均可
文章从六经病的发生、发展、辨证、治疗等方面,结合论中具体实例,系统分析张仲景临证知常达变的思维特点:发病有常变,认识疾病要三因制宜;传变有常变,判断病势察邪正虚实;辨证有常变,审证求因要脉证合参;论治有常变,理法方药当随证处之。总之,学者既要熟知疾病发生发展及辨证治疗的一般规律,又要了解疾病发展变化的特殊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提高诊疗水平.
《伤寒杂病论》全面贯穿运用了常变思维.本文结合常变思维的含义,认为该书中发病传变、诊断疾病、治疗病证、鉴别诊断、选方用药及预后转归等方面皆与常变思维密切相关.常变思维可助医者更好的处理一般性与特殊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对当今临床准确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虚劳"作为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近年来医家对其概念、病因、虚劳篇条文、脉象、病机、治疗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笔者对10年来上述研究内容做一综述笔者认为结合仲景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及虚劳篇的内容,明确虚劳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进行虚劳病研究的基础与前提。虚劳作为一种疾病,必然有其特有的因机证治与病传、病程等特点。秦汉时期病因学说尚未形成体系,仲景根据病因的致病途径、传变规律,并结合致病部位,将病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运用《内经》中提出的六经体系撰写出了《伤寒论》,为医学界做出巨大贡献.太阳是六经体系的其中之一,首先要明确太阳的含义.太阳生理包括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膀胱腑、小肠腑以及其附属的生理物质、形骸、苗窍,及标本中气的从化与气化理论以及经气传输.固然太阳病位病变都是太阳腑与太阳经脉以及形骸、苗窍的病变。太阳腑是膀胱与小肠腑,小肠有病,则水谷不分,清浊难别。太阳经病主证主要是太阳伤寒
《金匮》作为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学术思想,而且还充分体现着中医学术特质.如其燮理阴阳,不是单纯地治阴治阳,而是在论治中,认识到阴阳相互之间的关;而因为气与血之间相互影响,在治疗时治气从血分着手,治血分从气分入手;针对肝与脾的关系,尤其重视脾运,但脾运的前提又是肝木的柔顺,才能保证脾运的正常;又因为血水同源,论治不能把血水分开.血水同治不单是仲景在杂病论治中的重要治则之一,也是妇人病论治的重要治则.这
中医学认为:水湿、痰饮与瘀血作为临床常见的病因及病理产物,而津血同源,相互影响,两者常同时出现,故治疗上应"血水同治".在《金匮要略》痰饮病、水气病、黄疸病以及妇人病等篇章,把活血化瘀,养血行血、温阳行气等治法,与利水、化饮、祛痰等治法,依据血、水致病的偏重,灵活的结合在一起,将血水同治的思路广泛应用于水肿、瘾闭、黄疸、瘸痼、痈脓、血证以及妇产科疾病等诸多疾病的治疗中。血水同病的治疗思路对当今临床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立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共性病机,即湿热蕴结、寒热错杂兼脾虚血瘀,拟加味甘草泻心汤为基础方.再结合患者个性病机,辨证分型,确立脾胃湿热证、胃火上犯证、心火上炎证、阴虚火旺证、气虚下陷证、阳虚寒湿证等六个主要证型,为临床提供明确有效的诊疗建议.
脾阴虚是客观存在的现今医家多注重脾阳受损,至今脾阴虚的理论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其实本条乃太阴脾阴不足证。桂枝加芍药汤,即桂枝倍芍药成六两,《本草经疏》谓其能“收阴气”。临床上常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脾阴虚所致的经久不愈之腹痛。患者诊断为脾阴虚腹痛,则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化裁治疗。若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