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控制下的天津市农业用水管理模式探讨

来源 :2008年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aaaa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通过选取天津市宝坻区典型地区,以ET控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总体目标,研究河网发达地区切实可行的地表水供水管理方案措施,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真实减少农业用水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漳卫南运河子流域知识管理系统是GEF海河项目中漳卫南运河子流域SAP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在充分利用、整合、挖掘现有信息系统资源的基础上,构筑子流域统一的水质水量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同时整合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和SWAT模型,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分析和管理工具。漳卫南运河子流域KM系统为有效削减子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入渤海的污染负荷、增加河道生态流量和入渤海流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以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采用Visual Basic 6.0与MapX集成技术及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平台,同时通过操作数据库文件将MATLAB语言环境中的多目标动态规划管理模型与GIS应用系统有机结合,研制和开发了大庆市地下水多目标动态规划管理模型与GIS的集成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管理、GIS基本操作等功能,同时是动态规划管理模型在系统中的实现,为大庆市地下
遥感蒸散结果的分析是区域水管理和节水灌溉管理应用中的重要部分。蒸散的空间特征受到遥感影像几何纠正、像元分辨率、植被覆盖度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在馆陶县应用遥感估算蒸散结果,结合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数据进行了蒸散的窄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在区域尺度上,遥感蒸散可以很好的反映出不同类型蒸散的空间差异,水体和植被区平均ET大于城区、农村居民点和裸土;2)植被覆盖情况对蒸散
ETWatch是用于区域蒸散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运行系统,集成了具有不同应用优势的遥感蒸散模型,并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建立下垫面表面阻抗估算方法,利用逐日气象数据与遥感反演参数,获得逐日连续的蒸散分布图。所生成的从流域级到地块级的数据产品能动态反映区域蒸散发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本方法,对2002-2005年海河流域和河北省馆陶县的蒸散状况进行了连续监测。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对蒸散遥感
ET管理的理念是从2001~2005年实施的“利用世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项目”中的“真实节水”概念发展而来的,又在“GEF海河项目”实施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基于ET管理的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IWEM)实现了流域管理由传统的“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真正转变。本文主要针对引进的ET管理理念,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降雨量是水循环中的中心变量,是水平衡中重要的输入项。由于降雨过程的瞬时性与局部性,以有限雨量计形成的观测网络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个流域的降水状况,在山区缺少站点观测时尤甚。本文分析了逐月TRMM降水数据与流域内的165个雨量计之间的时空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目前从TRMM卫星中获取的时段降雨量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在长时段上完全可以作为流域水平衡分析的有益工具。
海河流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非常剧烈的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流域人工特性的日益显著,有必要将传统的以供需平衡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转向以ET管理为核心的耗水管理。本文完全基于遥感ET和遥感生物量,以水分生产率为控制指标,分析了海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耕地多年平均水分生产率为1.000kg/m3;平原区水分生产率普遍高于山区水分生产率,且区域间差异相对较小;海河流域农业节水量在低
与传统的观测技术相比,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可以观测较大尺度(500m-10Km)的地表蒸散量,其测量尺度与大气模式的网格尺度、以及卫星遥感的像元尺度匹配较好,因此这一优势使其在短短十几年里迅速发展。本文采用海河流域北京密云站、河北馆陶站2008年1-7月观测数据,通过对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得到了两个站的蒸散量,并对潜热通量
利用气象站的点测资料估算点ET值,扩展到区域尺度上存在困难,所以采用传统方法计算区域节水潜力多考虑提高用水效率后取水量的节水量。然而,利用遥感技术监测ET突破了传统方法中由点扩展到区域尺度上的局限性,能监测作物腾发量空间上的差别,并将监测区域扩大到气象数据缺乏的地区。本文利用遥感的ET数据、产量数据及土地利用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遥感ET与遥感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关系,结合典
本文通过对渠道防渗、喷灌、微灌、渗灌、膜灌、集雨节灌、非充分灌溉等节水灌溉手段及技术的对比研究,指出在农业节水灌溉中只有进行ET管理,减少并降低无效ET,才能真正达到农业真实节水灌溉的目的,进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及水分生产率,即提高单位蒸腾蒸发耗水量的农作物产值或产量,并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以减少ET为目的的节水灌溉措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以土壤墒情监测、微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