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旅游:在和谐发展中共享生态产品

来源 :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东营国际湿地保护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元南河湿地公园、西昌邛海湿地公园为案例,探讨作为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和产品提供者的湿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障社区集体利益问题,提出湿地开发过程中的共建共享理念.
其他文献
新疆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文化,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农业文化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摒弃的危险,许多珍贵的、有效的农业生态观念和技术呈现逐渐消亡的趋势.对新疆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在新疆传统文化的传承、维持社会稳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两三百年来,西方的工业革命加上资本主义的商业作为,已造成全球环境的破坏,道致人们无法安居乐业,财富两极化的分配更是造成人人之间的不公不义.从久远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一定要回到古老的「道法自然」,及中国的释儒道三家的生活准则,应往生态文明社会发展,全球人类才得以永续.湿地对经济发展并非为限制因子,而是最基本的生存因子.湿地是最简单、最易操作的生态系统,可视为农地的一部份;如何在生态文明的发展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及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重点考虑沿海湿地、高原湿地、鸟类迁飞网络、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泥炭湿地以及跨流域、跨地区湿地,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同时加大科研、宣教等能力建设力度,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示范,使我国的湿地保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太极自然生态净化湿地营造系近年来台湾湿地近自然工程最新独创之领域,其易经理论及营造法式由方伟达及吴声昱两位专家在2003年创建于桃园县龙潭乡,后发扬光大于桃园县大溪镇、新竹县竹东镇等地,形成小区总体营造之独具特色之人工湿地项目之一.本研究探讨自2003-2013年以来该项人工湿地在自然生态、水质改善、营造工法及传统哲学中理论架构之递嬗与传承,并且依据第一代龙潭吴家太极生态池的理论营造法式,近一步探
香港给许多人的印象是个繁华的大都市,世界顶尖的金融和商业社会,忙碌的人和车辆穿梭于满满的高楼大厦间.许多人因此忘记甚至忽略了这弹丸之地原来拥有富饶的生态环境,包括1,00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和1,655平方公里的海洋,各种各样的自然生境地孕育了无数的野生生物,当中不少为本港独有或全球首次发现的品种.可惜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急速的经济发展为自然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在发展和自然保育间取得平衡,以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支持了超过250个种群,5千万只的迁徙性水鸟,包括鹤类、鸭类、雁类以及鸻鹬类鸟,其中有许多种类的数量正急遽地减少,譬如青头潜鸭和勺嘴鹬正面临绝种的威胁.中国位于迁徙路线的中心,数千年来其所拥有的湿地和沿海栖息地对许多水鸟的生存和迁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却可能在这一代内消失.每年鸻鹬类鸟数量的下降速率为6-9%,此现象与沿海区域潮间带栖息地的消失和退化有关,特别是黄海和渤海湾
在欧洲超过1000块的国际重要湿地中,德国拥有34块,其总面积约达86.6万公顷,占德国陆域总面积的2.4%.国际重要湿地在德国和欧盟的其他国家中具有相当好的法律基础.欧盟鸟类指令和欧盟栖地指令所选定的地点共同组成了欧盟自然保护区.而第三个和湿地相关的欧盟指令则是自2000年起的水框架指令.另一方面,在德国境内指定了几种保护区,其中最重要和最大的保护区为14个国家公园、14个生物圈保留区以及超过1
湿地中无脊椎动物筑巢和取食活动,能够调节土壤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蚂蚁巢丘是沼泽湿地中广泛分布,特别是随着湿地旱化程度的增强,其分布面积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大型陆生无脊椎动物分布格局的变化,对沼泽系统元素循环的影响应得到关注.在三江平原小叶章-鼓囊苔草退化沼泽对蚂蚁巢丘体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三种蚂蚁巢丘体温室气体的排放动态,估算了蚂蚁巢丘对沼泽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湿地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及其面积变化特征.红树林的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间带、底质等.中国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由海南岛向北,随着纬度渐高,气候带由中热带(海南岛南部)、北热带(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及台湾岛南部)、南亚热带(广西、广东、台湾北部及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到中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先后对三江平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开垦,湿地面积累积丧失80%,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本文首先对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发展历史及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对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历史进行了总结回顾,分析了农业开发导致的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及对该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湿地保护与农业开发权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