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肾复康对肾病患儿血清皮质醇的影响

来源 :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病综合征是小儿泌尿系统的常见病,采用中药肾复康干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探讨其干预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肾病患儿40例,其中中药治疗组20例,西药治疗组20例.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6月测血清皮质醇.并随访2年.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前皮质醇均低于正常,中药治疗组在治疗的各个阶段血清皮质醇均高于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肾病复发病例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药肾复康能提高肾病患儿血清皮质醇的水平,补脾益肾中药可能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保护作用,且能降低肾病的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固本防惊汤防治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的疗效,评价该方防治小儿FC复发的综合临床效应及应用前景。方法:将易发高热惊厥患儿2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38例,对照组134例.治疗组给予固本防惊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短期间歇治疗.随访一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以及各项检测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总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体重、脑电图、
临床应用多动宁胶囊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 58例,有效率为87.93%,同时观察了多动宁胶囊对ADHD患儿软神经征及异常脑电图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动宁胶囊不仅疗效可靠,副作用少,而且能显著改善ADHD患儿软神经征及异常脑电图。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湿热中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65例中医辨证为湿热中阻证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5例,西药对照组30例.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胃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痊愈率68.6%.对照组痊愈23例,痊愈率76.7%,无统计学差异.复查42例胃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溃疡全部愈合。结论:中药治疗的短期疗效与西药相比无明显差异。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采用镇惊退热栓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患儿镇惊退热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3例,予镇惊退热栓治疗并配合常规治疗:B组40例,予西医常规用药,分别观察两组的惊厥缓解时间、退热时间、症状体征等改善的情况。结果:镇惊退热栓治疗组(A组)在镇惊、退热、抗炎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B组)(P<005)。结论:镇惊退热栓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惊风具有高效、速效的镇惊和退
目的:应用德尔菲(Delphi)法对脑性瘫痪肝肾亏损证证侯指标进行筛选,以进一步制定脑性瘫痪中医诊疗指南。方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挑选出脑性瘫痪肝肾亏损证备选指标,制定专家问卷,挑选有权威的专家进行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4%、97.1%;第一轮问卷中65个指标经统计后删除不重要指标,余34个;第二轮问卷中发育迟缓等13个指标的均数>1.3,等级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西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导师孙丽平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肝、脾,与心、肺、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上以痰火扰神证较为常见,病机关键为肝风挟痰扰神,治疗上注重从“心、肝、脾”三脏论治,创立了调神铁落饮,以安神定志,疏肝化痰为治疗大法,主要方药为生铁落,白芍,远志,当归,茯神,夜交藤,伸筋草,徐长卿,甘草等,
目的:通过信息挖掘技术研究王素梅教授健脾平肝、熄风通络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学术思想。方法:利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及名老中医经验智能分析平台,对临床信息结构化、数据分析,从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病型、病位)等方面,对多发性抽动症进行研究总结。结果:中医证型中脾虚肝亢占334例次,占44.12%;出现频次在5%以上的证候要素为:风550 (24.12%),火543 (23.82%),痰517
目的:从实验、临床方面对麻杏止咳合剂治疗小儿肺炎(痰热闭肺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通过氨水引咳法和酚红排泄法研究麻杏止咳合剂对小鼠的止咳和祛痰作用.临床研究将麻杏止咳合剂治疗肺炎(痰热闭肺型)患儿组60例,与儿童清肺口服液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并进行临床系统观察.结果:实验研究表明麻杏止咳合剂具有很好的镇咳作用;大、中剂量具有祛痰作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
对王伯岳教授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归纳,通过对小儿哮喘病因的分析,指出临证应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针对热喘以及寒喘应采用不同的疗法,并强调为了防止复发,必须要采用中医药进行调理,才能收到满意疗效。
从中医角度对儿科临证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强调了四诊在病理诊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应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病因辨证论治,并对内外合治、针药并施的疗效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