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现代中医研究进展

来源 :2004年全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y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客观化指标、中医治疗方法等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医学治疗模式的差异等方面的考察探讨,对当代社会中医发展的进行了思考。
目的:通过研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探讨脑泰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调脂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饲料和免疫刺激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给予脑泰方(NTF)、阿托伐他汀灌胃治疗1个月,观察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含量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LOX-1)、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法对趾指动脉狭窄的治疗效应。方法:将60例趾或指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益气通脉片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和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用药前后患者不适主诉和趾指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两组不适主诉均有减轻,趾指动脉血流量均有增加,且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流量增加更明显。结论:益气通脉法对趾指动脉狭窄有较好的治疗效应。
目的:构建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并验证可靠性。方法:以100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HP)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重要研讨方式,共取57个中医症状为底层指标、以11个基本证候及实证、虚证为第二层、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价为顶层指标,初步构建了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综合疗效评价体系。并在临床上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生存质量(SF-36)等进行了相关性对比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益气温肾法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黄芪、红景天、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制大黄、巴戟天、补骨脂、等加减治疗慢性肾衰患者50例。结果:显效率为26%,总有效率88%。结论:活血化瘀、益气温肾法对慢性肾衰的疗效较好。
帕金森氏病系中医的痉证、风证、虚劳,后期还可归萎证等范畴。本文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络脉不通”。病因可有多种:饮食肥甘厚味或不洁有毒食物,起居无常,情志不畅,睡眠不足,劳逸不均,居所不洁等等。一旦形成本病,必有血脉不通,络脉壅塞。故以活血通络之剂为主治疗本病,收效甚显。在一次印证了活血通络的重要性。
本文就饮食疗法、体育疗法、松弛疗法、按摩疗法、音乐疗法、环境疗法及行为矫正疗法等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法作了探讨。
本文总结了几种联合用药的方法,证实了降压药联合应用治疗在控制高血压病人血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药理作用。
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内耳眩晕病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本文总结灯盏花素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
本文通过介绍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应用参麦注射液及镁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观察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