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毒支原体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严重威胁我省养鸡业的一种传染病,对我省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感染阳性率达到47%以上.鸡毒支原体经常和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并发或继发,可发生于整个饲养周期,呈慢性经过,复发率很高,是最主要的禽病原菌之一,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有平板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ELISA、PPA-ELISA.分子生物学方法也逐渐应用于鸡毒支原体的诊断.鸡毒支原体的防治主要有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从目前来看疫苗预防仅能提供有限的保护,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消灭MG.MG发病机制的研究、先进的诊断方法的探索、高效疫苗的研制、推广及应用是禽病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分析了电压致热设备故障类型,并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红外检测技术在判断电压致热设备故障中的应用情况。
目的:建立测定二氟泼尼酯原料药中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adzuVP-ODS,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0nm,
本文为了防止空气绝缘高压开关柜断路器手车触头接触不良发热烧毁的事故,研发了一种基于信息编码调制解调、无线传输技术,在不降低开关柜绝缘水平的前提下实现断路器手车触头
会议
世界物理疗法联盟(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WCPT)创立于1951年,到2001年迎来了50周年,其办公机构在伦敦,现在有83个会员(30万名会员).WCPT分北美与加勒比
针对脉冲位置调制(PPM)和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 M),以及定长数字脉冲间隔调制(FDPI M)等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脉冲间隔调制(DP-PI M)。在给出其符号结构的基础上,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直接从遗传物质入手来研究生命现象与规律的,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已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从拯救病毒和创造新型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甲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导致猪繁殖障碍及免疫力下降的传染病,是长期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世界各国对该病的诊断检测方法进行了大
中国地质图书馆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专业图书馆之一,在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尤其是近代地质科学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医院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评价用药频度(DDDs)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年度对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