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ETEC、STEC、AEEC毒力基因及其与O抗原型的关系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揭示从我国部分地区仔猪腹泻或水肿病病猪体内分离到的30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所属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病原型(pathotype)、毒力基因及其与O血清型的关系。 【方法】O血清型采用常规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毒力基因采用PCR方法检测。 【结果】通过对这300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及其毒素、紧密素和黏附素基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50株未定型、17株自凝外,测定出233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45个血清型,其中以O149、O107、O139、O93和O91为主,共133株,占定型菌株的57.1%;拥有estI、estII、elt、stx2e和eaeA基因的菌株分别为102(34.O%)、190(63.3%)、81(27.0%)、57(19.0%)和54(18.0%)株;分离株中有51株K8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100%),75株F1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50.7%),在K88菌株中,O149血清型与estII或estII+elt密切相关,在F18菌株中,O107血清型与estI或estII、O139血清型与stx2e紧密相关。依其毒力特征可将这些分离株分为以下6种类型:ETEC、STEC、AEEC、ETEC/STEC、AEEC/ETEC和AEEC/ETEC/STEC,分别拥有190、24、36、32、17和1个菌株,占分离株的63.3%、8.0%、12.0%、10.7%、5.7%和0.3%。通过分析这些分离株的O血清型、毒素类型和黏附素型之间的相关性:猪源ETEC以O149、O107、O93和O98等血清型为主。O149:K88菌株主要与estII或estII+elt肠毒素相关,O107:F18菌株主要与estII相关,O93和O98血清型菌株主要与estII肠毒素相关;STEC菌株以O139:F18血清型为主,拥有stx2e;AEEC菌株拥有紧密素,无明显优势血清型;ETEC/STEC菌株以O107:F18和O116:F18血清型为主,主要与estI+stx2e或estII+stx2e密切相关,ETEC/AEEC菌株以O91和O107血清型为主,全部拥有肠毒素estI和紧密素基因。 【结论】我国至少存在6种病原型的猪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ETEC为我国部分地区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同时其病原型日益复杂。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以Iscom佐剂的EgM家族重组蛋白(EgM9)免疫犬后血清抗体变化情况。方法:用Iscom佐剂的EgM9对犬进行免疫。通过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G1、IgG2、IgA、IgM和IgE)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统计分析,特异性抗体及其亚类IgG、IgG1、IgG2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结论:Iscom佐剂能够辅助EgM9刺激起机体免疫反应。
观察爱谱锐克-食肉动物专用驱虫片(每片含吡喹酮100毫克)对犬细粒棘球绦虫驱虫效果。将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实验犬分设5组,I组:试验药品2.5 mg/kg;II组:试验药品5 mg/kg,;Ⅲ组:试验药品7.5mg/kg;IV组:对照药品5mg/kg;V组:空白对照。投药后72hr剖解试验犬,检查各组荷虫情况。I、II、III、IV组粗计驱虫率均为100%。5 mg/kg推荐剂量可成为犬细粒棘球绦
目的: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经口感染原头蚴,观察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感染情况。同时按不同剂量原头蚴感染犬,了解该犬较为适宜的原头蚴感染计量。方法:分别以5万、15万、25万枚原头蚴感染6只比格犬,感染后40天开始检查粪便有无虫卵排出。结果:人工感染原头蚴后48天虫体开始排卵;6只比格犬(Beagle)细粒棘球绦虫人工感染率为100%,其中5万枚感染的平均荷虫3457条。成熟2074条,未成熟1383条;
目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可以在体外向成虫和囊蚴两个方向发育,为研究细胞及虫体的分化提供一个较好的体外实验模型;本文通过原头蚴在两种细胞培养液中(RPMI-1640和MEM)培养以观察其存活、生长及发育情况,从而为研究寄生虫发育提供最基本的数据资料。方法: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原头蚴培养在细胞培养基(RPMI-1640和MEM)中分4组,即I组纯RPMI-1640培养液;Ⅱ组:含10%的小牛血清的164
根据GenBank公布的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以标准基因组DNA为模板,初步建立检测奶牛隐孢子虫的基于SYBR Green的Real-Time PCR方法,对奶牛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和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阳性样品和40份奶牛粪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建立的Real-Time PCR对C.parvum和C.andersoni均能扩增出曲线,且
为克隆和表达编码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卵囊壁蛋白CP41基因.以本室繁殖保存的微小隐孢子虫鼠基因型卵囊提取总RNA作为模板,RT-PCR扩增CP41基因,克隆到pMD 18-T并进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下载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将鉴定正确的序列亚克隆到pGEX-5x-3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5x-3-CP41,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
提取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鼠基因型卵囊总RNA,RT-PCR扩增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抗原CP15/60基因并克隆到pMD 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将鉴定正确的序列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不,克隆的目的基因核苷酸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了柔嫩艾美尔球虫Ⅱ型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扩增完整ORF,去除信号肽而保留转导肽以及去除信号肽和转导肽的功能区域序列片段;选取pMAL-c2x、pET-32a(+)和pProExHTa3种不同的表达载体,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宿主大肠杆菌Rosseta(DE3),在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利用酮戊二酸脱氢酶(KDH)偶连系统测定表达产物活性。表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3组不同剂量的弓形虫感染组(2×103、2×105、2×107)。9周后进行被动回避实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等行为学变化。同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
以大肠杆菌O157rFBE和sir2为待检靶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和两条MGB探针,rfbE和six2探针5’端分别用FAM和VIC基团标记,3’端均用Taqman-MGB标记。建立并优化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检测的最低DNA浓度是101拷贝/uL;试验中O157菌株检测结果均为rfbE阳性,而非O157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实验中,批间差异小于80%,批内差异小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