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把常熟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与不同锻炼动机水平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处于不同动机水平下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不同动机类型中的影响因素与特征,为寻求有效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的高校学校体育改革方法及干预策略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常熟理工学院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情况比较好,主要是体现在体育锻炼参与度较高;锻炼目的是以身体健康为主;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大;参与体育锻炼的质量相对比较高;学生的锻炼坚持性一般;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绝大多数是选择在校内;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主要是跑步;参与形式主要是和朋友一起。2、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其中女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的比例更高。有近半数的学生出现过体育锻炼的中断现象,主要原因是学习等其他原因导致的。3、研究分析发现锻炼动机水平具有明显的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其中内部动机与体育锻炼目的以及是否中断体育现象来说呈负相关(P<0.01),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呈正相关(P<0.01),与参与的项目数量、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次锻炼强度、参与锻炼的持续时间等呈正相关(P<0.01);制度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各指标具有相关性(P<0.01),服从动机对于是否参与体育锻炼、是否中断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每次锻炼强度具有相关性(P<0.01)。针对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如下:1、在学校体育工作安排中,选用合适的问卷调查学生的锻炼动机,充分了解学生锻炼的需求,在以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开展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为主的趣味运动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性别以及年级等因素,例如要促进女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用一些简单有趣,比较舒缓的运动项目。同时在体育的相关制度方面做适度的调整,增加一些弹性制度。2、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作用,改善课堂教学并加强课余指导,能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体育锻炼给带来的生理、心理上的益处。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体育运动的利与弊。考虑到大四学生学业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可以在对体育锻炼的宣传上突出体育锻炼对于身心的益处以及可以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