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6-005预放大数字全息成像系统的一些特点分析及实验

来源 :第10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比较不同参考光下离轴预放大数字全息系统的成像特点,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采用平面及球面参考光记录的预放大数字全息成像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当系统分辨率取决于显微物镜的分辨率时,与球面参考光预放大成像系统相比,平面参考光预放大数字全息成像系统再现像的分辨率对记录距离不敏感,采用该光路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重构物场;在记录距离为零时,即像面数字全息系统下,两种成像系统的再现像均具有最高的分辨率,且像质较好。
其他文献
对莱钢3#1080m3高炉大渣量条件下降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优化原燃料管理及炉前生产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炉内加强关键参数控制,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改善高炉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3#高炉燃料比下降至510kg/t左右,焦比下降到320kg/t左右,实现了低燃料比生产。
本文对宣钢1#高炉开炉后炉况稳定顺行的生产操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即采取贯彻精料方针、严格炉型管理、细化炉内操作、优化炉外组织等措施,确保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
八钢A高炉使用低价疆内原燃料资源冶炼,通过对高炉操作制度及关键操作参数的选择,以及几年的生产实践,指出八钢A高炉在低成本原燃料的条件下,采用适当的高炉操作制度及控制关键操作参数,强化炉外管理,高炉也能达到稳定、顺行,改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吨铁成本的目的。
从八钢A高炉的冶炼技术、原燃料条件、操作制度等方面,对开炉以来的冬季生产实践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发展方向,要提高入炉原燃料质量,改造操作制度,加强生产管理,培养正确的操作理念。
全固态锁模激光器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和寿命长等优点.我们通过端面抽运Nd:YV04晶体,利用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作为锁模原件,设计了具有超大稳区空间(Large parameter space)的对称共焦式谐振腔结构,实现了平均输出功率10 W、波长1064 nm皮秒激光振荡器的高功率锁模输出;重复频率为63 MHz、脉宽为12.9 ps、对应单脉冲能量158 nJ
冲击波精密调速技术是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冲击波精密调速诊断技术的要求,以神光Ⅲ原型上脉宽为3ns的两台阶整形激光脉冲为源,用石英晶体做窗口材料,模拟了双冲击在石英晶体中传输和追赶的过程。利用两发典型双冲击波调速的实验数据,验证了神光Ⅲ原型具有的精密调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驱动源、靶和诊断系统参数一致的条件下,两发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中两次冲击出现的时刻,冲击波速度都很一致。通过精细
光纤激光的相干合成是获得高能量密度、高光束质量激光输出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相干合成中,各个单元光束的倾斜波前畸变和活塞相位误差对合成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搭建了两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系统,利用光纤自适应准直器和相位调制器对相干合成中倾斜波前畸变和活塞相位误差进行校正.实验系统以高速相机采集的光斑数据作为评价依据,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控制,控制算法为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在倾斜和锁相控制前,合成光斑的条纹对
报道了LD泵浦低温工作的Yb:YAG脉冲固体激光放大系统。整个系统由再生种子源、预放大器和主放大器三部分组成。晶体用铟和金箔作为导热层压到金属热沉上,散热方式采用传导冷却,低温环境由液氮冷却来保证。研究了低温真空环境下介质膜的损伤等因素对泵浦参数的要求。当晶体温度控制在150K时,装置得到了1030nm激光3J@10ns,10Hz的脉冲能量输出。文章最后分析了进一步提升脉冲能量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是水下激光引信探测技术的研究基础。本文对蓝绿激光加载数字脉冲信号后在水下的通讯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引起蓝绿激光水下传输衰减的因素,设计了蓝绿激光水下信号传输实验系统,测试了光发射接收组件在不同的水质和不同的距离下的通信误码率。实验证明悬浮粒子散射是引起激光水下通讯误码的主要原因;通过使用连续型蓝绿激光通信,可以提高的通信速率和灵敏度,降低误码率。
为了快速、准确地恢复出超大规模干涉图像的相位分布,利用干涉条纹特征对包裹相位图进行分割,然后对各个分块区域分别进行相位展开,再将各个分块通过一定的算法进行合并,最终得到物体真实的相位信息。本文通过对已有的一种基于图像分割与合并的相位展开算法进行改进:一方面采取区域不等分措施,使得区域信息完整、准确再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区域的噪声及欠采样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相位展开算法,从而在保证高准确性的基础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