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发性纵隔气肿18例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hblu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发现儿童自发性纵隔气肿并不少见.为此,收集资料探讨儿童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13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根据Versteegh等标准诊断的18例自发性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同时电话随访了解预后.本组资料排除由于机械通气等医源性操作,外伤,异物吸入以及由于肺部基础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纵隔气肿病例.另外继发于气胸的纵隔气肿及新生儿纵隔气肿也将被排除在外.结果:18例自发性纵隔气肿患儿男15例,女3例,年龄分布于9~17岁;12例患儿发病前无明显诱因,4例在长跑和健身等体育运动后发病,2例因剧烈咳嗽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胸痛14例,胸闷7例,呼吸困难4例,另外还可表现为颈部疼痛、背部疼痛、吞咽疼痛或有异物感、咽喉部肿痛等。体格检查发现8例患儿伴发皮下气肿,另外还可出现嘴唇发给、胸骨上窝饱满、Hammans症等临床体征。18例胸部CT均显示纵隔积气,8例显示合并不同程度的颈部、胸部等部位积气。18例患儿经过静卧休息,吸氧,祛痰止咳和预防感染等治疗后,15例胸部CT或X线复查显示纵隔积气消失或明显吸收,3例出院后门诊随访恢复情况良好。电话联系随访18例患儿,成功联络14例,失访4例,随访平均时间为24.43±16.58个月。患儿均无严重后遗症,但有1例出现纵隔气肿再发。结论:儿童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良性病变,当患儿出现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在排除其他常见疾病后需警惕纵隔气肿,通常结合胸部CT表现可确诊,采用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儿童时期咯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0年至2012年之间因咯血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92例患儿,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咯血症状.结果:在92例患儿中,男性55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5.5岁(从1岁到14岁),肺炎是引起咯血的主要原因(69%),其他因素有: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心肺血管畸形.大部分患儿经过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咯血停止.
目的:建立MP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研究MP感染BALB/c小鼠后不同时间点(感染后3、7、14、21、30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4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以及MP感染BALB/c小鼠后不同时间点的气道阻力变化的情况.方法:应用RT-PCR和HE染色的方法进行模型的鉴定,用ELLSA的方法检测BALF中细胞因子的含量,AniRes2005动物肺功能仪测各组小鼠肺的吸气阻力、呼
目的:探究一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预后特征与遗传学研究.方法:分析一个家族性PKD合并癫痫家系进行表型资料与治疗预后资料,并采集部分家系成员外周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进行PRRT2基因测序.结果:①本家系成员3代共25人,有患者8例,男性5例,女性3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全外显现象.②PKD患者表型:发病年龄3-7岁,平均4岁;病程8月-数十年不等;全部患者
目的:尽管新的强有力的抗生素不断应用,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神经后遗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探讨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提高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自身修复能力的作用.方法:采用3周龄SD大鼠,建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外源性BDNF诱导室管膜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1、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抗生素治疗7天后,海马齿状回D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发育疗法与针刺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和脑的影像学改变及对脑瘫患儿脑功能的代偿.方法:采用鲍巴斯(Bobath)神经发育疗法和法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脑瘫患儿50例并随机对照研究.将2~7岁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针刺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对照组男40例,女10例.Bobath神经发育疗法,以抑性手法抑制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异常姿势反射,异常
会议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rs2049046和rs98874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北京地区汉族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1.本研究选取来自北京地区的151例TS患儿(病例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24例正常对照儿童(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MassARRAY单核苷酸多态性质谱基因分型法对所选择的BDNF基因2个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表达的变化,了解其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103例,根据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为肺炎支原体组和非肺炎支原体组,同期选取正常体检儿童42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测定血清IL-17和IL-23水平;对肺炎患儿行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