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己任编》滋水清肝饮治疗经断前后诸证--“读经典·做临床”之异病同治心得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2017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滋水清肝饮”出自高斗魁(号鼓峰)方,初载于杨乘六之《医宗己任编》,《医宗己任编·四明心法·二十五方主证》载:“疏肝益肾汤,凡胃脘痛,大便秘结者,肝血虚也,此方主之.”吴仪洛在《成方切用》中引用此方,以“肾”属“水”更名为“滋水清肝饮”沿用至今,该方由熟地、山云苓、茱萸、淮山药、丹皮、柴胡、白芍、当归、泽泻、枣仁、山栀,计11味药物组成.此方立方之初用于治疗肝郁阴虚之胃痛、胁痛,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成为滋阴补肾、疏肝解郁的名方.原方并非主治经断前后诸证,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以滋水清肝饮治疗经断前后诸证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逍遥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等药物组成,具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逍遥丸由柴胡、当归、茯苓、芍药、白术、甘草等药物组成,功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调经,有舒畅情志、解除郁结之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心情抑郁或烦躁,脉弦而虚等.临床制成逍遥丸,携带方便,服用简单,经济实用,无不良反应,
本文介绍了经行鼻衄案、更年期不寐案和妊娠咳嗽案,其经行鼻衄案患者证属肝郁气滞,郁热内结,迫血妄行,方用四逆散加味,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方属于和解剂,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
笔者在进修期间,有幸跟随齐鲁伤寒大家姜建国老师学习,姜老崇仲景学说、博采众长、临床中屡起沉疴.笔者临床之余认真研读姜老师的著作,收获颇多,现将临床经方验案介绍如下。气机郁滞故下重。血热壅滞损伤肠络出现脓血痢反映肝为血脏的特点,这也是足厥阴肝最重要的生理病理特色。此案辨证要点在于病变部位位于少腹,为厥阴肝经所主部位,舌质深红提示肝经热毒郁结,故方用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味苦性寒归肝经,治血分,清肝热
临床中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和绝经前后诸证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虽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和绝经前后诸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恰好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辨证施治,灵活化裁,虽疾病不同,运用异病同治之理,治疗效果显著。
四逆散源于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主方以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功取疏肝理气之效。许师临床用四逆散治疗妇科疾病,取柴胡疏肝解郁、宣通祛滞;用枳实、赤芍行气活血、凉血散瘀、消结除滞:生甘草清热通脉。常配伍三七化瘀活血,麦冬养阴生津、润通胞脉,丹参、当归活血养血,炒白术、生黄芪补气健脾等,加味配伍以期理气活血的同时养阴养血理气不
韩氏认为“经方”是前人数千年的经验,其配伍经千锤百炼,己炉火纯青,具有可重复性和确定性。在唐宋时期的医书之中就有很多理论与配方是从“经方学派”演化而来。“经方”,经过后世医家长期的临床应用,对其经验更加丰富,表述也更加细腻。“经方”作为母方,依据辨证为核心,遵循“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理论原则,加减化裁,用于疾病的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对于现代医学理论的研究和创新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谈起中医四大经典,业内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第二种说法是《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经方无外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作者有幸拜三晋王氏妇科王金权老师为师,在跟师过程中,常见老师用经方及合方效如抨鼓。作者认为临床应该遵守医圣古诊法,必要时内经、伤寒遍诊法、伤寒腹诊、难经腹诊等选择使用,才能提高疗效。
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无排卵型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肖承悰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博采诸家之长,并结合现代医学进展,进行辨证论治、综合论治、个体论治,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诊治崩漏经验及方法。肖承悰教授作为妇科大家,多年来倾心研究中医药治疗妇科常见病、疑难病,衷中参西、辨证论治、知常达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且均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疑难重症,经血非时而下,或暴下如注,或淋漓不尽。历代医家均将崩漏专立门类进行讨论,崩漏治疗历代均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塞流”是历代同用急则治标之法,用药大多以固涩、收敛之品以止血。哈氏在此方面独具特色,认为止血绝非一味固涩,而是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分别采用清、补、温、泻之法治之,权衡常变,辨证施治。清法治崩是哈氏治崩四法特色之一。
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为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而“阴阳为五行之性,五行为阴阳之质”,五行之中有阴阳,阴阳之中寓五行,故调理五行之间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防止其太过或不及,维持机体整体的相对平衡,以此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EMT和AM患者五行“土”偏盛,治疗时加强“克己”之“木”,可选用味酸、色青、入肝经、养肝疏肝之药,如白芍、柴胡、木瓜、积壳、夏枯草、天花粉等;同时减少生“土”之源“火”,故治疗EMs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