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机关用水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2020年(第八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逐渐凸显,现有水资源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配当前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为缓解用水危机,节水问题不断被提及.近年来,“节水优先”已经成为水资源管理重要方略,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为更好的支撑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推进节水技术发展,研究开发用水监控系统,本系统以数据库技术、5G技术为基础,构建信息采集平台,采集用水户各用水单元用水状况,并将用水量进行可视化,以分析企业用水状况,寻找节水薄弱环节,推进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
其他文献
分钟和小时降水数据是降水特征、暴雨特征、干旱特征、雨型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对山东省3个市1953-2014年154个水文测站25万张降水自记纸记录进行数字化,获取了约2.3个亿个分钟降水数据和约380万个小时降水数据.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对异常降水迹线进行分析,采用画线订正方法对异常降水迹线进行处理.采用曲线自动跟踪识别技术按照1min间隔提取降水迹线上的坐标值,按降水强度大小进行虹吸量订正,由纵坐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上海市四大水源地之一,包括太浦河金泽水库和松浦大桥取水口,提高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对保障上海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提出了太浦闸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方案,选取枯水典型年、特枯水典型年及近期不利降雨条件年份在太湖流域平原河网水量水质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典型年太浦闸控制运用对流域区域及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不影响流域及区域调度需求前提下,特枯水典型年金泽、松浦
为加强省界断面水文监测管理,满足水资源管理、跨省江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等要求,对县级以上行政区界河流水量监测现状及需求调查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在广泛收集河流、行政区界、水文测站基础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全国31个省市的调研和调查信息,系统回答了目前中国县级以上行政区界水资源水量监测的覆盖率、潜在覆盖率和目标覆盖率.主要结论如下:①各省现有监测能力普遍不高,现有覆盖率在7.7%(西藏)~76.4%(山
本文研究了以流域为单元的水系综合治理的方法,并以宁波海绵试点区水系整治为例,阐述了流域定性定量模拟评估分析,河道分级、分区治理,多目标系统方案的重要性,通过源头控制-过程削减-末端治理改善河道水质,降低内涝风险,最终有效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
遥感技术是获取水利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过去水利信息获取主要采用被动遥感技术,其获取水利信息具有影像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低、植被穿透性差、不能获取真实地面、植被参数无法获取等不足.为解决被动遥感的不足,提出采用机载LiDAR技术获取水利信息.选择不同地势、地表覆盖物及覆盖率的典型区域进行机载LiDAR数据精度及水利信息提取技术研究.研究表明机载LiDAR技术可同时获取影像及点云数据,丰富水利信息表达;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滴灌系统能够实现节水灌溉,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物联网技术,根据核桃林灌溉决策与生理需求,设计并实现了核桃林滴灌联动监控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山西运城盐湖区节水灌溉示范区中.该系统解决了墒情监测不能有效指导灌溉的困难和关键硬件产品价格过高、难以推广等问题.系统为国内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系统设计、关键设备研制、监控系统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5G移动通信网络将提供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的可靠连接,为水文测报信息化与智能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文中简要分析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的通信技术,对比了5G与目前在水文领域已广泛使用的4G无线通信技术,并结合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需求和5G应用实例,详细阐述了5G通信技术在水文自动测报领域的显著优势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水文行业积累了大量异构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在分析水文数据存储需求的基础上,构建由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组成的异构数据库,结构化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在非关系型数据库,使得所有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都存储在异构数据库中;通过设计非关系型数据库的访问接口和JDBC解决了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关系型数据
为了解决传统水文监测模式导致的监测、信息发布等环节时效性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从方法层面提出采用轻应用、模块化解决思路和框架体系搭建水文水质信息查询轻应用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有实时水情总览模块、潮位数据查询模块、流量查询模块、潮量查询模块、水质查询模块和盐度查询模块等6个业务模块,通过微信平台精准推送给不同用户,满足用户对信息时效性、应急性、完整性的不同需求,为保障防洪安
基于微服务架构,开发智慧水文综合监测平台,突破原有大而全的业务系统开发模式,在满足各种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应用功能的同时,进行业务拆分,搭建多个微服务或小程序应用,实现了对各类传感器、各种水文要素的可灵活扩展;基于数据库批处理技术,提升水文监测平台大数据环境下的运行效率;基于分布式部署和集群技术,以Map/Reduce、BigTable为核心,将水文数据接收、解析、计算、展示、存储分离到不同节点,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