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细胞脊髓之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鼠半切损伤模型中大幅减少受损脊髓组织的凋亡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SD-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移植去细胞脊髓支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探讨移植的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并分泌相应的神经生长因子营养损伤的脊髓组织并抵御第二次继发损伤,减少损伤脊髓的凋亡,从而大幅提高脊髓损伤后动物的运动及生理功能恢复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利用骨软骨自体移植系统(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fer system,OATS)专用器械从同侧股骨关节面非负重区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移植修复距骨穹窿局部局限性骨软骨缺损(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的中远期临床疗效。
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一般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治疗,但是,术后患者不宜早期下地活动,因此,对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则不适合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而关节置换术需要有完整的股骨距、大小转子的支撑,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患者来说,这部分均被破坏,导致无法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我们认为可以通过重建股骨大小转子将人工关节置换术应用在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上,故我科采用重建股骨转子+人工
目的:探讨发生多发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9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资料,根据骨折椎体的数量分为单椎体骨折组与多椎体骨折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发生多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目的:骨科术后的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反应,现已继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四大生命体征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探讨通过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
目的:对AIS颈椎矢状位参数与胸椎、骨盆等参数的术前后相关性及变化做研究,分析其改变原因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AIS患者,年龄13-20岁,平均年龄16.17岁,男12例,女23例;均有完整的术前、后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5-36月,平均10.94月.
会议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谵妄评估和相应护理干预.探讨并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并总结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的62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资料,其中男27例,女36例,平均年龄77.4岁,接受手术治疗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73.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北京华信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谵妄评估量表评估和护理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分别统计老年髋部骨
目的:本研究对改良的手术切口和传统直切口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跟腱断裂患者分为两组:“ㄣ”形切口组(A组)9例与传统直切口组(B组),术后随访时间13个月-30个月。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时间,有无切口皮缘坏死,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支配区有无感觉异常,有无跟腱再断裂。采用临床的Arner-Lindholm疗效评分标准来进行疗效评定。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个性化康复方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统一纳入和排除标准,对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理特点和全身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及适合个体的运动处方,个性化、全面的、循序渐进的围手术期的康复方案,术前进行踝泵锻炼,术后麻醉苏醒后即进行踝泵锻
目的:通过对寰椎骨性解剖结构变异病例的分析及文献回顾,探讨在治疗寰枢椎不稳疾患时,如何对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选择。方法:选取寰枢椎矢状位半脱位临床病例,利用PACS影像系统测量该患者的寰椎骨性结构解剖学参数,包括椎弓根高度、椎动脉V3段走行重建、后结节高度、后弓夹角、椎动脉沟高度、寰椎骨量灰度差异等,找出最适合该患者进行内固定植入的骨性通道,结合文献回顾指导手术方案。
High-puritymagnesium(HPMg)takesadvantageinnoalloyingtoxicelementsandslowerdegradationrateinlackofsecond phasesandmicro-galvaniccorrosion.Inthisstudy,asrolledHPMgwasfab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