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口外支撑环在布加氏综合征转流术中的作用

来源 :第四届全国静脉外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术后人工血管堵塞,原因复杂多样。首先,静脉系统人工血管转流术后,抗凝治疗十分重要,因管径常较大、血流速度慢、分流后近远端静脉压差渐小致血流速度进一步减小等,加之有些患者呈高凝状态,导致人工血管内易形成血栓,所以术后规范的抗凝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和高凝状态的内在联系仍不十分清楚而需进一步研究。再者,人工血管转流术需注意近端吻合口要做在肠系膜上静脉的外科干上,如近端吻合口在肠系膜上静脉的分支上,就会因流量或吻合口小导致术后短期内吻合口狭窄或人工血管堵塞。其三,更要注意吻合口需要有外支撑环,因肠系膜上静脉即使外科干的管壁也菲薄,吻合后如没有外支撑,常因人工血管的牵拉等原因导致吻合口细长,致血流量减少或容易内膜增生而致吻合口狭窄,此应是术后人工血管早期堵塞的原因之一。术中因阻断钳夹闭而使无支撑环处人工血管狭长,即在短时间内再次出现新鲜血栓形成也佐证了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部分患者术后即可能因人工血管的牵拉或周围脏器的挤压造成吻合口狭窄,故顺应性越好的人工血管越容易出现上述情况。术中两次取栓后仍存在的人工血管内低血流量,迫使我们最终重建近远端吻合口,也确切观察到无外支撑环的近远端吻合口呈细长状,提示了吻合口周围支撑环的重要性。切除了近远端吻合口增生内膜并用带外支撑环的补片成形,术后血流通畅,门脉压力迅速下降至 22 厘米水柱。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术中观察到的人工血管周围大量的滋养血管,部分已伸入人工血管内,切开血管取栓时也确切观察到人工血管内已形成了一层光滑的内膜,因为有光滑内膜的人工血管一直是血管组织工程的最终目标,其会使术后长期通畅率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评价腔静脉滤网在下肢DVT预防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6月—2008年6月90例下肢DVT患者置入永久性腔静脉滤网(滤网种类为venaTech、trapeasevenacavafilter和Aegisy三种)其中87例经股静脉途径,3例经颈内静脉途径。术前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下腔静脉直径、肾静脉开口位置、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形成,将滤网置于肾静脉水平下方腔静脉内。结果:本组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如治疗不当,血栓发展进入慢性期,致静脉阻塞及瓣膜损伤,遗留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某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24例下肢PTS,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效果。
目的:盆腔肿瘤患者可因首先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就诊,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临床资料,探讨盆腔肿瘤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9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36例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本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右下肢14例,肢体肿胀均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并且无明确诱因。下肢深静脉彩超提示31例存在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13例中心静脉狭窄的血透病例临床资料。结果:男9例,女4例,同侧中心静脉插管史占61.54%,表现为上肢肿胀、静脉高压,中心静脉双侧病变1例,单侧病变12例,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闭塞各2例,头臂静脉狭窄3例,锁骨下静脉狭窄5例。采用球囊扩张术、锁骨下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旁路术
目的:探讨驱血点状剥脱在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3,10-2008,109行驱血带下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96例,113条肢体。术后常规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肢体肿胀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单侧肢体)25-50分钟,平均33分钟。术中出血量15-50ml。平均31ml。皮肤感觉障碍例数6例,少量皮
目的:探讨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患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78例患者行顺行深静脉造影。结果:83条肢体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61.4%,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占26.5%,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占12%。结论: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能动态、直观、系统地观察下肢静脉系统的形态与功能,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缩血管受体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表现、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取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明显曲张静脉以正常下肢静脉做对照组,每组均分为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制成血管环,用血管张力描记法分别测定内皮素受体-A、内皮素受体-B及5-羟色胺受体的收缩功能。结果:内皮完整静脉组中对照组和曲张静脉组5-HT引起的最大收缩(Emax)分别为(226.8±98.1)%和(72.8±42.5)%,二者
目的:探讨微波血管腔内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对36(41条肢体)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按照CEAP分级并结合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分别采用:①单纯血管腔内微波治疗;②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交通支静脉结扎术;③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平均随访4.5月,临床症状全部改善,无局部复发,无明显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血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约有5%的患者会出现下肢斑疹、皮肤色素沉着甚至下肢静脉性溃疡;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诱发因素包括:长时间站立、遗传、静脉炎史、女性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等。症状包括:患肢瘙痒、疼痛,夜间腿部痉挛,下肢无力,下肢沉重感等,尤其在长时间站立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法,硬化剂注射及手术治疗。我们总结各种方法的经验:
目的:明确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术后护理。方法:以外科术后病人为对象,根据临床症状、体征高度怀疑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集检测指标,并行深静脉彩超检查以明确由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年龄>40岁、下肢浅静脉压>30mmHg、2秒钟静脉流量(VO)/下肢静脉容量(VC)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深静脉血栓病史和恶性肿瘤病史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结论:在外科术后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