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北部塬区麦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干旱指标的研究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liveto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咸阳市北部塬区旬邑、永寿两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00年10个冬小麦生育年度的土地壤水分资料分析,塬区麦田土壤分科前逐渐增大,开春后不断降低,麦收后有回升,小开麦拔节到乳熟期土壤水分亏缺是制约本区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临界点,即是干旱出现指标,永寿及其气候相近区为相对湿度62%,旬邑及其气候和近区为相对湿度50%。
其他文献
目前雷击风险评估在国内的开展障碍重重,除政策法规、评估方式、评估费用等因素制约外,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评估技术特点的缺失,所编辑的评估报告笼统、粗糙,结论与设计审核意见几乎完全一致,对用户起不到实质性的效益.本文根据作业实践总结风险评估采用可靠数据源、发挥气象、地质等指导意义、全面考虑环境因素影响、解决国标技术难题、节省投资、合理避险等技术特点,抛砖引玉,希望广大评估从业人员能够挖掘出风险评估更多的技
本文选取江苏省近49年(1960-2008)来64个台站暴雨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了111个典型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500hPa高度距平场进行EOF分型,旨在提高暴雨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结果表明近49年有影响的江苏省暴雨过程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两脊一槽型、纬向型和双阻型.并进一步分析各类型暴雨过程出现前一日和当日的500hPa和700hPa高度场、850hPa风场和海平面气
Several semi-idealized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ensitivity of intensity of Typhoon Shanshan (2006) to chang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ver different radial ex
会议
本文选取2013年2月3日15时16分至17时12分,在江苏沿淮地区出现雷暴天气过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雷达等资料,通过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冬季雷暴天气成因,探讨冬季雷暴天气的预报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对流发生在深厚的天气尺度上升区中(上升运动伸展到300hPa附近),而且对流层低层环境大气的绝对湿度较大.对流层上部的强辐散叠置
利用银河高性能并行计算环境,开展AREM、MM5及WRF三个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多模式集合预报试验研究,建立起多初值、多物理方案及多模式的短期集合预报业务系统.选取2011年长江中下游入汛首场最强暴雨过程进行了48小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将单向正扰动增长模繁殖方法应用于短期超级集合预报中,在确保准确效果前提下,大大缩短计算时间,有效解决了短期集合预报海量运算与高效运行的效率平衡问题;采用扰动增长率和场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暴雨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和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成功模拟出本次暴雨过程,特别是对100mm以上的大暴雨也有一定的模拟能力.降水过程可分为稳定发展、强降水和急剧减弱三个阶段,水汽条件和上升运动条件同降水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水的急剧增强对应水汽增加,垂直运动增强;大气中层的动能梯度变
利用藏东南色齐拉山高寒区林线地带连续一年的气象观测资料(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分析了高山林线冷杉原始林土壤热通量的日、月变化以及与净辐射的关系,研究高寒区原始林土壤-大气热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热通量日变化振幅减小,至60cm处没有明显的日变化,除春季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外,其余季节表层土壤(5cm)热通量日变化呈明显“S”型曲线。不同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存在明显的
利用陕西省58个测站1961~2005年历年沙尘暴日数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陕西沙尘暴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有利于中国北方沙尘暴多发/少发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陕北沙尘暴是沙漠边缘干旱化不稳定过渡带的产物,即在同样的大气条件下,下垫面条件决定沙尘暴的空间分布;陕北沙尘暴的时间分布主要与大风有关,在日变化、年变化、年际变化与年代际变化中都是如此,即在确定的下垫面条件下
采用陕西省75个代表站1961~2000年40年冬季(当年12月~次年2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陕西省40年中雪以上等级造成的雪灾特征,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冬季的降雪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雪、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呈增加趋势,将对冬季设施农业生产及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产生重要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利用1997~2006年的AVHRRNOAA遥感资料,对陕西省陕北地区(榆林市、延安市和铜川市部分地区)地表植被指数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时段的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因子对该地区植被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陕北大部地区平均植被有增加的趋势,但部分地区有减少的趋势。四季平均NDVI呈上升趋势,春季是陕北季平均NDVI上升趋势最为显著,上升速度最快的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