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南播与新华文学属性

来源 :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an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散文发展源远流长,自成一体,直到晚近才随着移民浪潮而延伸海外,开花散叶。新加坡华文散文,是继承中华散文而衍生发展的海外华文散文的一支,它不但融合了中华传统与现代文学的精华,还形成了具有本土框架与全球性的后现代文学特质。回顾新加坡历史,独立以来,移民、国家认同与文化属性,一直是新加坡华人急于探索的瞩目课题,从移民、乡社认同、文化认同、种族认同、国家认同到阶级身份认同等课题,一直不断被讨论,也不断有人提出新的看法。(王赓武2002)在华文文学创作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危机与重建、南洋景观与都会图像,一直是新华作家书写的主题。不少作家借文学的象征意义,表现华社在语言和文化上所面临的危机意识,他们希望通过多元方式的阐释,建立一个结合本土、放眼环球的历史与文化认同的想象共同体。这种认同,是一种多重的身份认同,借此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相对于英文作家,当他们在创作时,往往不自觉地深感殖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尤其受英文教育的精英知识分子,更认同于西方与殖民主义的文化属性。
其他文献
@@中原文化虽属地域文化,但它不同于一般区域性文化,它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人文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居于正统主流地位。可以说,它是中华文化之根、之源头。它的延续
@@毋庸置疑,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中华文化是自成体系的最为完备、历程最为悠久、涵盖面最为深广,也是最具生机活力的正统文化,她的绵延不绝和艴艴灵气,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
会议
@@“因果母题”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精神文化现象与智慧体现,在海外华语文学史上不断被重复地演绎,折射了海外华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依恋与纠缠,呈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尴尬与挣脱
会议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后,随着社会言说空间和文学表现空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族群意识的日益提升,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被遮蔽的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得以彰显。从日据时期的赖
会议
@@快速的变化、革新与转型正是21世纪的特征。因而人类各方面与各层面的形态、表象、精神与内涵迥然不同于19世纪和20世纪。新技术的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