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客家文学中的“移垦社会”生存形态与中原文化根基——解读台湾客家文学的一种角度

来源 :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guo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后,随着社会言说空间和文学表现空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族群意识的日益提升,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被遮蔽的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得以彰显。从日据时期的赖和、吕赫若、吴浊流、龙瑛宗,到当代台湾的钟理和、钟肇政、李乔、林海音、郑焕、詹冰、林钟隆、杜潘芳格、钟铁民、黄娟、谢霜天、吴锦发、钟延豪、林柏燕、冯菊枝、刘还月、蓝博洲、张典婉、利玉芳等,其创作从不同层面见证了台湾客家文学的历史传统或文坛现状,并成为台湾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族群文学面貌与风格的创作,台湾客家文学的特质与内核究竟在哪里?透过客家人迁徙流浪、一路打拼的历史踪迹和现实境遇,客家文学创作怎样发掘他们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族群凝聚力?事实上,这种反映了客家人生活内容、颇具客家地域景观和风俗色彩的文学,其创作特质中所表现的巨大的族群凝聚力,正来自于客家文化精神的维系。而追根溯源,客家文化精神的形成,又离不开客家人“根在中原”的迁徙历史和中原文化传统的孕育。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纽约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在纽约,有世界金融重镇——华尔街,有世界政治中心——联合国总部,有闻名世界的自由女神塑像,有数以百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新
会议
@@中原文化虽属地域文化,但它不同于一般区域性文化,它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人文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居于正统主流地位。可以说,它是中华文化之根、之源头。它的延续
@@毋庸置疑,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中华文化是自成体系的最为完备、历程最为悠久、涵盖面最为深广,也是最具生机活力的正统文化,她的绵延不绝和艴艴灵气,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
会议
@@“因果母题”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精神文化现象与智慧体现,在海外华语文学史上不断被重复地演绎,折射了海外华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依恋与纠缠,呈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尴尬与挣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