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提取物及其饵剂对红火蚁的杀虫活性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育科研研讨会暨赵善欢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雷公藤根皮物质并制备了雷公藤提取物毒饵.研究了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及其毒饵对红火蚁的致死作用及活动能力影响. 当提取物浓度为0.05%、0.1%、0.5%与1%时,处理15d后,其死亡率分别为20%、43.33%、80%和9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10%的死亡率.提取物饵剂设ck、0.1%、0.2%和0.5%四个浓度,用药15d后,小型红火死亡率分别为16.67%、56.67%、66.67%和43.33%,大型红火蚁死亡率分别为10%、13.33%、17.78%和20%.空白对照、0.1%与0.2%提取物饵剂处理后l0d,红火蚁攻击率分别为90%、66.67%和70%;攀附率分别为83.33%、60%和56.67%;爬杆率分别为93.33%、73.33%和73.33%.试验结果表明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及其毒饵在室内条件下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对红火蚁活动能力影响显著,有望成为防治红火蚁的新手段.
其他文献
毒死蜱作为稻田常用农药,普遍存在于稻区沟渠、池塘和河流中,从而对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具有潜在风险.通过短期暴露试验,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指标研究了毒死蜱在纯水体系、水-沉积物体系中对我国南方稻区水域中12种淡水鱼的毒性,进一步研究了毒死蜱在不同鱼体内的生物富集作用,以及其对鱼脑AchE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稻田常用农药对水生态环境中鱼类安全的风险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丰富了水生毒理学的内涵.
利用小杯法测定了青蒿素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化感效应及其影响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青蒿素能抑制马唐的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在200mg/L的处理浓度下,药剂对马唐的根、茎长抑制率分别为87.14%和69.31%;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药剂对马唐根长、茎长的IC50分别为22.88mg/L和51.72mg/L.在12.5-200mg/L的处理浓度范围内,随着处理浓度的增
以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龙爪茅(Dactyloctenium aegyptium(L.)Beauv.)、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为受试植物测定了幌伞枫叶和皮不同溶剂萃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幌伞枫各萃取物对四种杂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皮乙酸乙酯层萃取物对三叶鬼针草幼根、幼茎的抑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江西烟田所采集的9个土壤样品中二氯喹啉酸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7号、9号土壤样品中残留有二氯喹啉酸,其残留量分别为0.06mg/Kg和0.092mg/Kg.采用盆栽法,对9个土壤样品进行生物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只有7号、9号土壤样品移栽的烟草出现生长畸形,其余样品上移栽的烟草未出现畸形现象.验证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与生物测定结果存在相关性.生测结果表明:在0.0
农药剂型加工是农药商品化生产和应用推广的前提,也是农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未来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生产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而通过传统剂型改良和新剂型研制是实现作物化学保护比较迅速有效的途径.本文从环保新剂型,高性能助剂,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农药剂型加工专业和人才等方面对我国农药剂型加工行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简单综述,进入新世纪,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化学保护仍是粮食生产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以取代苯甲酸、α-甲氧基乙酸甲酯和S-甲基异硫脲等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含三唑并嘧啶环的取代苯甲酰基(硫)脲两个系列共22个化合物,结构通式见A和B.目标物结构均通过了IR,1H NMR和EA确定,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杀菌活性和昆虫生长调节活性研究.
丁烯内酯结构在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其中许多化合物在杀菌、消炎方面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现在市场上热销的杀虫剂螺螨酯即为具有螺环结构的丁烯内酯类化合物.近年来2-氨基咪唑啉酮类化合物在农用杀菌剂的研究中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小组以前曾报道将环十二酮和环己酮衍生物与乙内酰脲膦酸酯或2-硫代乙内酰脲通过Witting-Homer或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2,4-咪唑啉酮二酮及5-亚环己基-
此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两种土壤中噻菌灵在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残留降解动态.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浓度在5.0mg·kg-1~10.0mg·kg-1范围内,噻菌灵在东北黑土的添加回收率为84.1%~90.2%,变异系数为0.98%-1.51%;在北京土壤添加回收率为87.7%-89.1%,变异系数为1.36%-1.84%.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5.0mg· kg-1和10.0m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丁草胺在稻田环境中的分布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丁草胺施用于稻田环境后,在各介质中的分布会发生动态变化,主要分布于土壤中.田间试验时,丁草胺在水稻苗期植株和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9d和1.6d,田水中消解快于植株;在分蘖期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d和3.3d,田水中消解快于土壤.室内模拟试验,丁草胺在水中的消解较田间慢,半衰期为7.3d.田间试
为检测浮游动物在不同浓度的毒死蜱胁迫下的种群变化及恢复情况,以室外微宇宙作为测试单元,进行了为期150d的观察.结果表明,毒死蜱对于枝角类的最高无作用浓度(NOEC)≤2.7μg/L;当毒死蜱添加量提高到8.1ug/L时,枝角类的种群数量受到抑制,被抑制的种群在施药14d后即可恢复;当毒死蜱添加量提高到72.9μg/L时,抑制效应持续的时间延长,施药56d后,种群才趋于恢复;当毒死蜱添加量提高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