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31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天气图、雷达、乡镇雨量等资料,对2007年7月28-31日发生在河南西部、北京一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以及暴雨产生并维持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并对暴雨的一些物理量及特征进行了剖析,加深了对此次暴雨产生机制的认识,为今后的预报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其他文献
数字地面模型是地理空间空位的数字数据集合,因此,凡涉及到地理空间定位,一般都要建立数字地面模型.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一方面针对中国新生代地形倒转的研究中对古地形的再造、分析、起伏变化等的模拟和可视化,这一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了的古地形动态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现等内容;另一方面,借助于建立的古地形数字地面模型,采用GIS技术建立中国生代古地形因子的综合数据库,并用于研究新生代地形倒转对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在地震勘探成像处理方面起站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方法对海量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本文将对偏移处理软件系统中数据文件的格式设计、数据管理的并行方式、动态负载平衡的数据控制以及计算中断后的数据恢复等问题进行阐述.
Winger分布出现后,它在许多领域得到实际应用.为了与Wigner分布进行比较,我们提出利用高阶Choi-Williams时频分析分析方法进行数字化地震波分析的可行性.
由于电磁噪声及人文干扰的存在,观测到的电磁信号往往发生强烈的波动.采用经典的谱分析方法,阻抗估算将发生偏畸,严重影响后续处理研究.本文从脉冲类噪声的特点出发,引入小波分析理论,研究了在小波域中消除脉冲类噪声的新方法.
频谱分析在核爆与地震识别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频谱分析方法是稳态方法,即使采用盖博(Gabor)变换,也因时—频窗口形态不变,使得分辨率较低.地震信号是一种非线性非稳态信号,因此我们这里采用非稳态的小波包变换分析方法,提取核爆与地震事件频谱识别新的判据.
本文利用S变换的特性对核爆和地震资料的分析,以及对青海省共和M=6.8地震的研究,给出了S变换应用于地震破裂过程研究的实例.
突发特大暴雨的预报难度较大。通过对2007年8月6日河南中部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发现,特大暴雨是在高空急流有利配置形成“抽吸”现象以及动量下传导致中高层干空气平流、副高增强引发低层暖湿气流北上的形势下产生的,高低空急流脉动扰动引发对流产生强降水。地面中尺度辐合中心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中尺度对流云团汇聚发展。湿位涡对局地突发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有指示意义。卫星、新一代雷达在局地突发特大暴雨的监
本文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卫星、探空、天气图、乡镇雨量等资料对2006年6月2日发生在河南省北部、西部和中部、以雷雨大风为主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此次强对流风暴在基本反射率和组合反射率图上,均表现为多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强对流回波单体组成长80km-400km、宽40km的NE—SW向中β对流回波带,即飑线;2.强对流风暴在发展旺盛期间,其前沿有雷暴出流边界,也即由
本文利用许昌1999~2006年的逐日电力负荷和气象数据,分析了电力负荷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综合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着重考虑天气因素和前期电力指标对电力负荷的影响,确定了一种有效的电力系统短期预测方法。用1999~2005年的逐日资料进行训练建模,用2006的资料做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对于电力负荷预测的趋势预测较好。
本文分析了2007年7月29日-30日两次系统性连续暴雨过程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总结提出:大片层状云回波中镶嵌的对流单体或弯曲带状强回波是暴雨过程的主要回波特征,带状回波拐点处是最大降水中心;速度声可以识别出降立区的流场特征,逆风区的存在对应着暴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