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干骺端骨囊肿

来源 :第九届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1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囊肿是一个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样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为骨的膨胀性病变,发展较快,病变骨腔内充满缓慢的血流,囊壁可见上皮及骨巨细胞,易引起疼痛和病理性骨折.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是囊肿刮除自体骨植骨术,但仍有25%-35%的复发率,干骺端囊肿刮除时破坏骨骺,或植骨量大只有采取瘤段切除后关节置换或异体骨代替,手术创伤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肢体不等长.采用经血管栓塞联合经皮穿刺骨肿瘤无水酒精灌洗或瘤体内激素注射固化治疗骨囊肿11例取得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渐得到认可,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肿瘤自身抗原诱导特异性CTL反应的肿瘤杀伤机制。T细胞识别的鳞状细胞癌抗原3(SART3)是从鳞状细胞癌中识别出的肿瘤自
会议
骨肉瘤作为一种富含血管的恶性肿瘤,其生长和转移都有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
会议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是高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骨肉瘤在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并且易发生转移,历史上,截肢是治疗骨肉瘤的标准方法,用这种方法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骨盆转移瘤,特别是髋臼周围转移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88例骨盆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4岁.其中乳腺癌23例,
T细胞识别的鳞状细胞癌抗原3(SART3)是近年来从鳞状细胞癌中识别出的肿瘤自身抗原,研究表明,SART3蛋白在骨肉瘤细胞系的胞浆和胞核中表达比例为100%,而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比例为6
会议
现代化疗的进展使得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治疗对策有了突破。单纯局部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20%,伴随着有效的化疗,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80%。本文介绍了两例骨肉瘤合并病理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ABCG2和Jagged1的表达状况,分析两者与肝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150例HCC、50例
随着影像学,新辅助化疗。肿瘤切除、修复重建技术研究的进步,骨肉瘤的保肢手术己普遍展开。骨肉瘤好发于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股骨下段,保肢手术植入永久性假体,数年后出现患肢短
会议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占原发骨肿瘤的5~8%。多侵犯四肢长骨末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为最多。约5%的GCT发生于扁骨,骨盆最多见。本文回顾性分
膝关节周围是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最常见,胫骨上端次之。随着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使用,骨原发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大大提高;手术技术进步,使保肢手术的复发率也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