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护理分析

来源 :第十八届北方精神医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前往我院住院治疗并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前往我院住院治疗并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人5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的MOAS评分及BP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病人的攻击行为,改善其精神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芮达)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的影响.方法:入组首发精神分裂症40例,帕利哌酮(芮达)起始剂量3mg/d,一周后加量至6mg/d,并维持至12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评定生物反馈6个脑电指标(θ波、α波、smR波、β波、γ波及θ/β比值).结果:治疗后4周、8周、12周θ波、α波下降明显(p<0.03,p<0.01);smR波、β波治疗后4周增加(p<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又叫应对策略,指克服或容忍内在和外在压力或挑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及行为策略.具有不同的分类和维度.性别差异影响个体应对方式的选择。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由气质和性格构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有密切的关系。应对方式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习得行为,影响应对方式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涉及个体发展、早期经验
目的:运用心率变异性的频谱分析探讨抑郁患者自律神经功能的特点,为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能的生理学指标.方法:对25例抑郁症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收集心率变异性(HRV)的LF、HF、LF%、HF%和LF/HF等指标;8周时对抑郁症组再次进行HRV各项指标的收集.结果:(1)抑郁症组中LF值与HF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2)抑郁症组经抗抑郁药治疗,8周较基线LF值与LF%值均
Common psychiatric disorders are highly hereditary, indicating that genetic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pathogeny.The CACNA1C gene, location 12p13.3, which codes for subunit aipha-1C of th
目的:研究IGF2BP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790例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83例健康对照个体外周血样品,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IGF2BP2基因rs4402960位点基因型.应用拟合优度x2检验分析基因型频数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应用x2检验和数量性状分
目的:调查沈阳市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对患者康复的预期水平,了解照料者对患者疾病康复预期水平与精神疾病复发产生之间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市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调查患者405名,及其照料者402名.调查患者和其主要的照料者的一般信息,照料者对患者精神疾病康复的预期程度和患者的复发次数、病程.分析患者照料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预期与发病次数的相关性.结果:照料者对疾病康复的预期与复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精神疾病患者便秘的疗效,为此疗法应用于改善精神科患者便秘症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调查本院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便秘情况,选取76例持续便秘6个月以上,且应用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经过30天的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维持精神科药物治疗,同时停用原有的便秘治疗方法,仅给予为期30天的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番泻叶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便秘程度、排便间隔、精神科药物用
目的:探讨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残留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及残留症状与治疗时间、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7月中国11家医院门诊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患者1503例,应用QIDS量表分为残留症状组和无残留症状组,比较残留抑郁症状及不同治疗时间、治疗方式的性别差异.结果:女性残留症状患者复发比例相对较高(x2=6.9604,P=0.0083).男性残留症状总分、条目"感觉沮丧"、"注
从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社会心理因素方面探讨抑郁症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年龄偏大、首发年龄偏小、抑郁症状严重、经历更多负性生活事件、主观社会支持越高的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伴发睡眠障碍。
睡眠对于保证机体健康、维持内稳态功能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睡眠时间短、易醒或者睡眠质量下降都可能干扰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或者影响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对疾病的发展过程及转归产生影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这两种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存在关联。失眠常常是代偿失调或者疾病复发的前驱症状之一。病情稳定或者服药治疗的病人仍然可能存在睡眠紊乱,有可能是药物治疗本身所导致或加重的,(一些抗抑郁或抗精神病的药物对褪黑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