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引起地表振动的实测分析

来源 :第二届全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i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上海地铁沿线某场地地面的竖向振动加速度进行了实测,在时域和频域分别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按照上海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住宅建筑室内结构振动与结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计算了地面振级,结果表明:(1)轨道安装Vanguard减振扣件时地表振动的主要频率分布在40~80Hz,其中距离为0~9m、15~19.9m时,测点峰值频率一般出现在60~80Hz,距离为10.5~13.5m时,测点峰值频率一般出现在40~60Hz;(2)该场地地铁引起的地表振级最大为73.7dB,离开隧道中心线27.7m后,衰减为57.6dB;(3)总体而言地表振级随测点与隧道轴线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地表振级最大点不在隧道轴线正上方,而是在距隧道轴线正上方3m处,即地表振级在一定距离处出现“反弹”.
其他文献
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是新近发展出的一种新型内支撑系统.支撑体系由工厂预制的各种型钢构件组成,构件间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由多根型钢拼装形成组合支撑截面,大幅提高了支撑的截面刚度和承载力,增加了挖土空间.通过预应力的施加,有效控制了基坑的变形量.介绍了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体系的构成,主要构件及其中间的连接构造,支撑的布置原则,以及支撑体系和构件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在软弱土地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建筑物日益密集,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中,在施工条件受限的预留场地内进行地下空间开发不可避免.另外,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需要进行改造后升级.浦东机场T2捷运车站项目紧邻浦东机场T2航站楼,本工程根据周边场地高度限制的不同采用了多种围护体形式.另外在相邻地下通道内实施了既有结构改造.实施结果及监测数据表明,采取的技术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整个施工过程达到了安全可控的目标,亦为类似
上海吉富大楼项目位于浦东世博园区,该基坑东侧紧邻共同沟,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基坑开挖过程中面临承压水大幅度抽降,基坑支护结构采取地下连续墙结合四道钢筋混凝土水平临时支撑,并采用TRD工法构建的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作为悬挂隔水帷幕.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措施,本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对周边环境影响可控,确保了周边环境的安全.本工程采取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和监测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提供借
本文针对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工程配套设施项目(1号、2号、3号地块),结合其土岩组合的复杂地质条件、紧张的周边环境情况及建筑结构需求,因地制宜,提出多种支护结构相结合、临时与永久支护相结合的总体方案,成功的进行了土岩组合地层复杂基坑与边坡支护设计与实践.
南昌长薪河项目紧邻赣江,地下分布有深厚渗透性强的砂层,地下水位高且水量充沛.基坑开挖面积大,深度深,总长度近750m,坑边密布已建成建筑物,工程设计与施工都面临极大挑战.为达到良好的止水效果,采用落底式TRD形成封闭止水帷幕.采用TRD内插型钢工法桩作为挡土结构,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作为内支撑系统.实测数据表明,TDR止水效果非常好,TDR工法桩以及型钢组合支撑的受力和变形均非常理想,保证了基坑开挖
通过对XJU140履带式桩架挂配XHP12液压打桩锤在丹格特炼油厂项目进行桩基础施工的工程验证,具体介绍了设备的性能、参数、关键技术创新点,并在国内行业中首次采用大吨位液压打桩锤同时进行沉管和拔管的施工工艺,总结了施工中设备的使用优势.
以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寺庙内旧挡墙边坡加固设计项目为例,对地层起伏较大,需治理部位旧挡墙基础埋置深度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旧挡墙加固处理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加固方案比选,综合考虑加固方法的施工可行性,提出将人工挖孔桩应用于设计中,采用人工挖孔桩结合上部肋柱及桩间饰面墙的方案对旧挡墙进行加固,着重对加固设计要点、计算方法、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目前超深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地下连续墙深度已经突破百米,应运而生的地下墙成槽和成墙垂直度问题尤为突出.该试验突破传统监测技术,采用新型的地心加速度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两种测试技术对特深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从垂直吊放、入槽沉放就位、混凝土浇筑三个施工工况进行数据采集、初始值校准、过程偏差分析及两种测试技术精度对比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特深地连墙监测系统偏差检测基本范围为10~30cm;研究结果表明,倾角传感器
本工程地处浙江省杭州市市中心,地下四层,周边环境复杂,地处闹市,变形控制要求高.深基坑为狭长矩形,开挖深度16.75~24.75m不等.本文详细介绍了基坑工程概况和特点、围护措施和设计方案、基坑施工与现场监测等内容,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基坑支护的选型多数依靠工程师的个人经验,辅以不同方法的补充才能得出相对理想的选择,至今没有明确的决策体系.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研究全国18个省份64家单位的120项基坑支护项目的相关资料,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然后根据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基坑支护选型模型,运用MAT-LAB建立人机交互界面,建立一套相对明确的基坑支护选型决策体系,并用测试样本验证了其具备实用性、可靠性及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