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李品种在兰州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来源 :第九次全国李杏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地区李树栽培历史悠久,目前生产上大多是一些老品种,且早、中熟品种居多,而表现优良、经济效益好的新优品种较少,尤其缺乏优良的中晚熟品种.为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99~2001年从黑龙江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辽宁果树科学研究所、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地引进一批新品种(系),经过这几年的试验观察,初步认为大石早生李、大李特早红李、太阳李、秋红李、黑琥珀李、李园秋李,龙园蜜李等在兰州地区表现较好.具体表现为较抗寒、抗旱、抗病、耐贮运,果实品质好且丰产,市场售价高,填补了当地优良李品种的不足.本文将引种试验情况予以总结.
其他文献
研究了3个杏品种雌蕊败育的始发期、败育动态及不同时期的败育形态,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讨论,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杏雌蕊败育奠定了基础.
本文应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西伯利亚杏、普通杏(骆驼黄等52个品种)和大扁杏(龙王帽、柏峪扁、一窝峰和优一4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性的多年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聚类结果探讨了杏属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大扁杏"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支持"大扁杏"系普通杏与西伯利亚杏自然杂交种的推测观点.
利用RAPD技术,对15种杏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在建立适合杏的RAPD反应体系的基础上,从8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2个引物进行扩增,扩出22张DNA指纹图谱,其中多态性DNA条带117条,占总扩增带数的79﹪.利用DNA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了15个品种杏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原植物分类学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科学、准确、便捷的鉴定方法对于合理、有效地保存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果树咱质资源的鉴定方法也从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等方法发展到了同工酶和DNA分子水平.本文对以上鉴定方法及其在杏属植物亲缘、演化关系中的应用进行综合评述,阐述了杏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河北省农要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杏课题组自1982年起开始杏资源搜集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先后承担河北科技厅项目"杏新品种选育"和河北省林业局课题"河北省鲜食杏选优",期间培育出几个杏新品种,并从河北省地方品种中评选出几个优良品种,为河北省乃至全国杏树发展和杏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了优良品种和种质材料.本文予以介绍.
98-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出的优良品系,通过几年对母树及高接树的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系具有自然结实率高、丰产、稳产的特性.对倒春寒、大风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据2004年春季大雷期冻害的调查,冻害率分别:凯特为51.9﹪、金太阳为46.8﹪、98-6为7.5﹪),是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首选优良品种之一.本文予以介绍.
所有紫叶李品种都是由绿叶李芽变产生的,变异后的绿叶中出现大量的色素,致使叶子呈现红色至紫色.所以称紫叶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本文予以介绍.
紫叶李为李属一个珍贵的树种,现已广泛用于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彩叶李为人工杂交培育的抗寒紫叶李后代,植物学遗传性状稳定.2003年通过品种审定,定名为"彩叶李".1994年引入国家寒地果树资源圃进行观察,现生长发育正常.
"彩叶李"为抗寒的中国李与紫叶李人工杂交培育的后代,具有原种紫叶李的红叶性状特征、特性.遗传性状稳定、抗寒性强,在我国北部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栽植可安全越冬,为优异的抗寒、常色叶绿化树种填补了寒冷地区常色叶、乔化树种的空白.
近年来,生产、经营农资的企业和厂家都非常关注农村市场及扩建营锁网络.如中化公司、中国农资公司、供销合作社以及某些农资生产经营集团,都各显神通,建立了相应销售体系.农业推广系统也在过去开方卖药、技物结合的基础上探索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使我国农资市场已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势态.本文对此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