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习总书记说过"体育强,则中国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我国体育锻炼的主要人群,本研究运用运动类APP对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干预,促进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沈阳体育学院、中国知网查阅有关运动类APP和体育锻炼行为的文献和书籍。2)问卷调查法效度检验:请专家对问卷的设计、结构、内容、题项进行审核,是否能够反映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对体育锻炼的影响判定标准提出建议、意见,并根据所提建议、意见形成最后正式问卷。信度检验:进行预调查,先向沈阳体育学院学生发放30份问卷,间隔14天后对之前的30名学生进行问卷重测,通过Excel和Spss17.0对前后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次测验信度相关系数r=0.89,问卷信度较高,具有可靠性。使用运动类APP前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问卷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100%。使用运动类APP后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问卷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100%。3)实验法自变量:运动类APP。采用为期三个月使用Keep、趣步和Fit健身等运动类APP作为干预方法。因变量:对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锻炼强度、频率、时间进行干预。实验类型:单组前后测比较控制变量:受试者在此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有关体育锻炼的APP。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17.0对问卷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研究结果:1)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体育锻炼强度的对比结果。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前,无感觉、微微发热的人数占了50%,锻炼强度在微微出汗、中等出汗、大汗淋漓的人数依次递减。在使用运动类APP后,无感觉、微微发热的人数只占了12.5%,微微出汗下降了5%,中等出汗和大汗淋漓的人数明显曾多,整体强度分布呈上升趋势。通过卡方检验得知X2=17.590,P<0.05,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在每周锻炼强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在体育锻炼中,大学生怎样合理参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不少大学生对于体育基础知识了解甚少,盲目锻炼,对于运动强度的大小掌握不好,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和运动疲劳,在运动类APP中会有科学的介绍,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内容,保证训练强度适宜,帮助大学生更科学的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好的锻炼习惯。2)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锻炼频率的对比结果。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前,锻炼频率在1-2次、3-4次人数居多,锻炼频率在5-6次和7次以上的人数仅占17.5%。在使用运动类APP后,人数呈"倒U"曲线分布,锻炼频率在3-4次、5-6次和7次以上的人数涨幅最大。通过卡方检验得知X2=10.612,P<0.05,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在每周锻炼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大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每周的锻炼频率会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所以锻炼的次数是评定大学生参与运动的重要指标,运动类APP中有很多锻炼选项,例如10分钟健身、徒手锻炼等,这些应用能够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大学生有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3)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锻炼时间的对比结果。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前,运动时间在30min以下的人数最多占58%,30min-60min的人数占28%,60min以上的仅占14%,在锻炼时间上人数呈递减趋势。在使用运动类APP后,运动时间在30min-60min的人数最多占55%,60min以上的人数也上涨一倍,在锻炼时间上人数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效果明显。通过卡方检验得知X2=13.671,P<0.05,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前后在每周锻炼强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锻炼时间的长短是提高锻炼效果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后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明显增加,得益于运动类APP中锻炼内容的广泛、结构新颖,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不同类锻炼项目的划分有不同的锻炼时间,保证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研究结论:1)在使用运动类APP的干预下,大学生的锻炼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2)在使用运动类APP的干预下,大学生的锻炼频率得到了明显提高。3)在使用运动类APP的干预下,大学生的锻炼持续时间有了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