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血管神经挤压综合征

来源 :2007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耳鼻咽喉颅底外科专题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L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小脑角是后颅窝一个极为重要的解剖学问隙,V~Ⅻ对颅神经、椎动脉的颅内段、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小脑上动脉、前下动脉、后下动脉及侧动脉等),汇入岩上窦、岩下窦之静脉,均通过此不规则间隙,共同浸泡在脑脊液中。人们把半面痉挛、舌咽神经痛、血管性耳鸣、眩晕等诸多颅神经功能障碍的病因与血管压迫相联系,统称为“血管神经挤压综合征”。基于此,本文介绍了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慢性便秘症状顽固,治疗棘手,针灸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已作为国家"十一五"课题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多学科合作,在循证医学及DME研究思路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建立系列治疗规范如针灸辨证、选穴及操作,最终筛选出针灸治疗慢性便秘的适应症及规范化治疗方案.本文就我院根据上述科研思路基础上建立慢性便秘诊治平台后收治患者的治疗结果报告。
直肠内脱垂是出口梗阻性便秘中较常见的疾病,平均发病率为27%[1],女性更为多见,男女之比为1∶7.对直肠内脱垂的分类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直肠内脱垂分类诊断的价值。
胃肠道运动是消化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很高,如果加上胃炎,溃疡病等其他常见病引起的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更高.尤其是胃肠功能性疾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部泛关注.2006年6月召开的美国消化周(DDW)和同年11月在菲律宾宿雾市举行的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均作为重要主题加以研讨.在诊断方面,修改了以往的
1995年以来,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oppler-guided hemorrhoid artery ligation,简称DG-HAL)作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和低侵袭性微创外科治疗手段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成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但在中国,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价值的临床资料还非常缺乏,我院肛肠科从2005年1月开始引进该项技术,截止2006年2月在本院门诊和病房
先天性巨结肠症(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赫希施普龙病(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绝大多数在儿童期明确诊断和治疗,仅少数在成年期明确诊断和治疗.Swenson报告HD483例,其中(14-20)岁50例(10.4%),(21-50)岁21例(4.3%),<14岁412例(85.3%).1987年以来我们收治成人HD13例,其中1
本文从遗传学角度研究了变应性鼻炎,简述了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论述了变应性鼻炎的基因治疗策略。
英国学者Strachan(1989)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青少年花粉症的患病率与其所在家庭的人员构成有关,拥有多个兄弟姐妹者的花粉症患病率明显低于无兄弟,姐妹者,有年长同胞者与有年幼同胞者相比花粉症患病率更低,推测同胞间的交叉感染对花粉症的发病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西方工业化国家由于家庭人口的减少以及居住环境和个人卫生状况的改善,同胞间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减少,机体缺少了细菌等微生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避免接触变应原(环境控制);②药物治疗;③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④患者教育。避免(减少)接触变应原是一线干预措施,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而免疫治疗是目前有可能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惟一治疗方式。广义的免疫治疗指通过主动或被动免疫措施,提高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卫能力,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变应性疾病免疫治疗是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指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对鼻腔应用解剖的进一步熟悉、螺旋CT的广泛应用、手术视野和技巧的迅速提高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鼻窦手术疗效得到极大提高。鼻内镜手术除了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外,已经扩大到眶尖、眶内(视神经内侧)、颅底甚至颅内。但是与鼻内镜手术对鼻部疾病的疗效大大提高相比,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手术比较并未见明显减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所增加和更加严重。现将我们近年来遇到的一些鼻
本文论述了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合作处理颅底肿廇问题,研究表明: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密切合作能提高颅底肿瘤的手术疗效,如有可能组建有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医生组成的颅底肿瘤手术团队将有助于颅底外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