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NRDA/CB强降雪过程对比分析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81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资料和大同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9年11月9-10日和2010年3月14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回流系统、锢囚锋和高低空急流的出现及维持是造成强降雪的主要原因;从低仰角到高仰角"零"速度线均呈"S"型和有一对正负最大速度中心的"牛眼"结构,是产生强降雪的重要特征;两次过程中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的正负面积及大小定性判断风场特征与根据零速度线在不同距离圈上与雷达中心连线的夹角推算出的的定量计算辐合辐散值的方法相比较,表明两种方法效果相同,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用雷达图像对速度场特征做快速判断。
其他文献
基于T639数值预报产品下发的多个物理量资料,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开展本地化的分县气温客观预报方法研究,建立了宿迁地区分县的气温预报方程,将方程输出结果转换成Micaps第4类数据格式,操作简单,查看方便.经过对不同季节进行试报得出以下结论:预报准确率是随着时效的延长呈现波动下降,最高气温准确率总体高于最低气温,48小时预报准确率最高气温中冬季的最高为82%,最低气温中春季最商为68%;从预报稳定性
利用九江、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0.5°×0.5°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月19-20日九江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前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沿低层东北冷回流在长江流域形成的冷垫爬升是暴雪产生的动力机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形成次级环流,700hPa以上正涡度平流和低层暖平流表明天气尺度上升运动较强:700hPa等θse线密集锋区稳定维持,表明锋区稳
本文对威海-大连航线"生生-1"号船舶站测风资料进行了普查、优选和预处理,结合海上航线保障服务和现行参考站点,对比统计分析了2011年和2012年12月刘公岛、成山头和船舶站的逐时最大风和极大风.结果表明:(1)船舶站和刘公岛/成山头风向偏差不大.在平均情况下,船舶站较刘公岛/成山头有顺时针偏差,且与成山头的平均偏差更小.(2)船舶站与刘公岛/成山头的逐时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显著相关,显示这三个站点
利用常规资料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与多普勒雷达回波对2014年7月15-16日九江市全区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干冷空气侵入且叠加在暖区上是造成大气不稳定产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2)低层大气层结由稳定向不稳定转化,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提供了热力条件;(3)高低空急流良好配置为暴雨天气过程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4)副高边缘持续增加的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将大
利用LLX09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采集的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场区高空探空及球坐标数据,形成气压位势高度和球坐标高度观测资料,分析两种不同算法的高度误差,以提高测量精度。
本文介绍了关于雷达寿命的三种不同概念和各自在应用中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对雷达剩余物理寿命、剩余经济寿命和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种方法的难点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Using the first successful cloud echoes observed by Chinas indigenous 94-GHz SKY cloud radar,the macrostructure and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of stratocumulus clouds with drizzle in the Anhui province
利用泰山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9月15日发生在山东省泰安市地区的一次非典型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在PPI反射率因子图中冰雹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PPI径向速度图像中的中气旋结构可以辅助判断冰雹的发生.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图上的悬垂状回波以及低层的弱回波可以作为识别冰雹的特征;另外可以根据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图判断垂直流场特征,为进一步确定冰雹提供依据.同时,垂直累积液
本文通过对2004~2006年临汾雷达站的冰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CINRAD/CC雷达冰雹探测算法进行了效果检验,虽然冰雹指数产品对于冰雹探测有着较高的准确率,但同时空报率也较高,最大冰雹直径尺寸与实况也存在很大误差,通过调整阈值和参数本地化,效果有了明显改善.通过分析冰雹过程中垂直液态水含量进行了冰雹综合预警指标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冰雹发展初期,VIL值有明显的跃增,连续两个体扫时间内(大约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卫星云图、榆林CINRAD/CB天气雷达回波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陕西北部榆林市区2013年8月4日18-20时一次伴随飓风、大冰雹、强降水的中气旋回波结构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北部上空处于华北冷槽后部强冷平流与低层850hPa暖平流叠加区域,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和前倾槽结构,有利于产生强对流天气:(2)中气旋产生在高对流有效位能和较强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