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0例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10年度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治疗结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3月-2010年3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共完成无痛结肠镜检查2480例,本文现将护理体会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总结。无痛结肠镜的开展可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质量的检查方法。
其他文献
铁是人体最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体内生理过程。但是过量的铁可诱发自由基生成从而造成机体损伤。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中,酒精摄入可导致肝脏铁沉积并且二者通过协同作用加剧肝脏损伤。但酒精性肝病导致铁沉积的机制不清楚。最近发现一种由肝脏分泌的铁调蛋白hepcidin,在体内铁稳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酒精能够下调其在肝脏的表达,肝脏中hepCidin分泌紊乱则影响肠道铁吸收及肝脏、内皮网状系
活性氧分子ROS是具有高度活性的分子,它们可以与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反应并最终损伤这些物质,如脂质、蛋白质、DNA。众多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在肝损伤中扮演重要作用。这个综述总结了一些损伤通路并讨论了ROS参与肝损伤的一些证据。
目的:探讨高龄胆管癌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RBD)置入位置预防急性胰腺炎。方法:对照组(传统置入法)50例,实验组(改进置入法)50例。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占20%,其中1例死亡。实验组未并发急性胰腺炎。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RCP及ERBD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急性胰腺炎。保证ERBD置入位置恰当,引流通畅,可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有使用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原发于胃肠道的间叶肿瘤,占全部胃肠道恶瘤的2.2%(1%-3%),起源于胃肠疲乏的间质细胞或其分化的Caja1细胞(ICC),瘤细胞有c-kit基因及CD117的表达,是一种非肌源性亦非神经鞘源性的肿瘤,既往多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本例患者病程较长,以腹痛为首发和主要的临床表现。综合上述检查资料,腹痛原因考虑最初为空肠间质瘤引起的压迫、牵拉,此次合并肠扭转使腹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是指排除消化道以外疾病导致的出血可能,经常规胃镜和肠镜检查未发现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占整体消化道出血病因的3%-5%。因其出血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小肠,故通常所指的OGIB即考虑以小肠疾病为主引起的出血性病变。2000年Given胶囊的上市,使过去认为检查盲区的小肠疾病得到解决。更使临床对OG1B的病因学检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资料。医院于2007年10月至2010
一青年男性患者因消化道出血,行小肠镜检查发现回肠上段重复畸形,活检时出现出血,经小肠镜予镜下钛夹止血后,出血停止。术后再行小肠气钡造影及小肠镜,证实为回肠上段重复畸形。
本研究分析了LL-37在UC病人结肠粘膜的表达特征及其与UC结肠炎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LL-37在UC病人的结肠黏膜表达升高并和UC的疾病活动度有密切关系,其表达水平有助于反应UC的疾病状态;②LL-37在UC中的表达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提示LL-37与UC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有一定关系;③LIr37虽然表达于UC结肠表层上皮及浸润的炎症细胞,但其在结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不受炎症因子的调控,其在炎
毛细血管扩张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并且可能是60岁以后下消出血的常见原因,多表现为无痛性便血,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结肠镜下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界限清楚,表现为红色斑片状、蜘蛛状或向周围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丛。确诊为本病但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平时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定期复查血色素、大便潜血。小量出血可用内镜下热极止血、或内镜下电凝、激光、硬化剂等。最近有人应用雌激素-孕酮疗法去的一定效果。如果
本研究收集了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10例患者的粪便标本,旨在检测转铁蛋白试验(Tf)检测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效率,并与免疫粪隐血试验(IFOBT)对比。转铁蛋白试验敏感性高,可用于检测肿瘤及癌前病变,为结肠癌的筛检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研究探讨胶囊内镜在无症状人群体检中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胶囊内镜在特定体位下可以提高食管及胃病变检出率,在胶囊内镜检查可以指导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能更有效提高消化道疾病检出率;胶囊内镜用于无症状人群体检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