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mur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本文以新疆石河子气象局1967~2006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无霜期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拟合方法、三年滑动平均方法、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石河子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温率达到0.51℃/10年,秋季增暖率较大,夏季和冬季增暖率较小。(2)石河子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季趋向于暖干,冬季趋向于暖湿。(3)石河子气温突变时间是1988年,降水突变时间是1969年和1993年。(4)受平均气温升高的影响,石河子无霜期天数增加率为4.74天/10年,近40年共增加19天。
其他文献
利用53a(1949~200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本资料,对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分析指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显著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差异;具有明显的时间日变化特征;并指出了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量的可能联系.对不同纬度带的登陆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纬度带的登陆热带气旋维持时间、衰减率有明显的差异;登陆热带气旋的频数、路径不仅与季节有关,还与登陆纬度
2005年7月25日大连地区及渤海海峡发生了大暴雨天气.利用NCEP(1°X1°)资料、每6小时的常规地面资料、每12小时的常规探空资料、每6小时一次和加强观测逐时测站降水资料、以及每30分钟的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等资料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客观分析发现:中高纬度冷空气不断补充加强,对流层低层渤海内有中尺度气旋发展及对应地面的冷暖锋为本次过程提供有利的大中尺度背景场;低空急流为雨区输送大量水汽
每年的3-5月,华北低涡是影响本地的一个重要天气尺度系统.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华北低涡东移南压影响本市.影响时,有时可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而有时却只出现短时小阵雨,甚至没有明显的天气现象.为了探索春季华北低涡对本地造成天气差异的原因,本文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由于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需要,利用2000~2005年5~8月每日四次1°×1NCEP最终分析资料的平均场分析了该地区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分析内容包括:高、低空平均环流,湿度、温度、假相当位温、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等多年各月各时次的平均场和气候日较差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5、6月与7、8月的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气候背景下.5、6月
利用静止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分析了1981~2004年6~8月发生在长江中游的14场特大暴雨过程,认为在这些特大暴雨过程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水汽输送,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液态水输送,表现为特大暴雨区的上游方向,在850hPa和700hPa存在一个或几个中尺度的水汽(近饱和)和液态水(饱和)源,在这些暴雨过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些源持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液态水.特大暴雨的触发系统多为中尺度涡旋和高
面状分布是气象灾害的主要空间形态表现特征,气象要素、下垫面特征、人口和财产等组成及聚集在灾害特征面上的分布情况呈现显著空间差异.本文采用数学形态学原理和方法,依据复杂下垫面特征参数,组成动态卷积模板,对建立在气象要素分布图基础上的图谱化网格进行动态膨胀和腐蚀操作,获得气象灾害空间影响图谱分布结果图,以此作为气象灾害空间评估的依据和手段.案例分析的实效和结果证明数学形态学方法对面状表现的灾害空间评估
2005年4月6日、19日辽宁省出现了两场降水性质不同的天气过程.通过资料显示,这两场降水的影响系统,虽然都主要是北涡南槽的天气系统(这里的北涡南槽是指,由蒙古至贝加尔湖低涡和河套地区南部的高空槽以及槽前的西南气流组合的耦合系统).但是影响的具体物理因子是不同的.6日的降水性质是不稳定的雷阵雨天气,是由中小尺度不稳定雷雨云团与东北西部东移的低压冷锋相结合的物理过程;19日是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伴有阵
本文资料由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图资料和部分物理量场,散度场分析是中国气象局热带海洋所产品.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了2006年4月11~12日造成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南部(陕南石泉至丹江口)地区降水面积达7万多km2,极端强天气过程,其结果表明:西北冷锋进入暖槽是造成大风的主要原因,中低层暖式切变线与高空冷槽的结合是产生较强降水的影响系统,垂直速度场上升运动减弱时正是极端天气爆发时,地形对极
南海资源丰富,海上生产频繁,安全要求高,关于某海区上热带气旋(下简称TC)影响分析文章较少.本文利用1949~2005年TC年鉴资料,分析经过东沙岛附近约200公里范围内TC影响情况,以及近10年该区的TC情况.分析表明:(1)近56年共约有288个TC影响东沙岛附近海域,平均大概每年有5个左右,2000年以后影响个数有下降趋势;(2)年度最早影响的TC是4月9日,最晚影响的是12月27日;(3)
利用1960~2004年阿勒泰地区7测站夏季(6~8月)45a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趋势;用相应时段的ENSO事件及500、100hPaNcep/Ncar北半球平均环流再分析资料,探讨了该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的可能原因;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在天气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阿勒泰地区夏季降水预报的准确率,更好地做好气象决策服务,使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