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PS(RPR)并联机构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2015中国(天津)机电装备创新设计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将3-SPS(RPR)并联机构的三维模型转换成Matlab仿真分析模型,根据机构的Matlab模型和动力学方程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算法的滑模控制器,并通过验证了控制器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与传统的滑模控制器相比,具有鲁棒性强,跟踪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稳态误差小等优点,满足并联机构高精度的轨迹跟踪要求,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为探讨《营造法式》一书对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营造法式》的力学意义.基于《营造法式》规定的基础、柱、梁、铺作等构造角度出发,分析了上述构造几何特征、营造作法对古建筑抗震性能及静力稳定性能的有利影响,探讨了古建筑木结构的力学机理.结果表明:《营造法式》规定的基础分层作法及筏基、桩基的采用有利于避免古建整体的不均匀沉降;柱底平摆浮搁可产生滑移减震效果;柱身侧角可提高结构整体稳
复杂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采用动力增量分析方法(IDA)评估结构在地震下的抗震能力已逐步在工程上进行应用.文章采用IDA分析方法对某125米超高层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地震波下加速度幅值与结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CMR评价指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论如下:(1)在部分地震波输入下,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的楼层发生改变;(2)当结构达
为了有效减轻桥梁结构在地震中遭受的损伤,文章阐述了一种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NDQZ)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以83m+140m+83m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在E2地震状态下分别进行非隔震桥梁和NDQZ减隔震桥梁地震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NDQZ减隔震支座后,桥梁1阶自振周期延长了67%,在顺桥向和横桥向墩底弯矩分别减小了4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采用隔震技术,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区商业综合体的运用,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隔震构造的处理措施,通过方案对比,验证了在高烈度区,隔震框架结构在商业综合体类建筑中有较大的运用价值.通过隔震分析,8度区的高层建筑,隔震后上部结构的最大楼层剪力只相当于非隔震结构的39%左右,水平地震作用大致与7度(0.1g)相当.由于水平地震作用的减小,使得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减小、
为研究装配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楼梯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对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考虑预制楼梯的支座形式建立了3种有限元模型方案,各模型中分别采用分离式减震型楼梯、整体式楼梯和无楼梯,对比了3种模型的自振周期、振型参与质量和振型方向因子.结果表明,与整体式楼梯相比,采用分离式减震型楼梯可以消除其对主体框架的斜撑效应,并改善装配式框架结构由整体式楼梯引起的扭转效应;分离式减震型楼梯方案与无楼梯方案的动力特
文章首先对EATBS和SATWE非隔震模型计算得到的质量、周期和层间剪力进行对比分析,确保ETABS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ETABS对巴里坤医院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研究了其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隔震后的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比在抗震时减少50%,证明隔震效果比较显著;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隔震层最大位移以及隔震支座的拉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乌市雪莲小学教学楼,为提高结构安全度,采取消能减震措施.介绍了结构设计特点,包括结构选型、阻尼器选择与布置,并采用SAP2000软件对结构进行了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以力、变形和能量为指标对减震前后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措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将能量耗散法与概率统计理论相结合,利用含有噪声的模态数据,在统计分析模式下对简支梁的损伤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与确定性方法对比,结果表明统计识别法在噪声下的识别精度明显提高.确定性方法在2%的噪声水平下已不适于识别简支梁的损伤,而统计识别法在3%的噪声水平下,利用50个样本仍可识别出简支梁10%的损伤.
癫痫疾病一直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很多学者专注于对这种疾病的研究,其中癫痫脑电信号分析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手段.癫痫脑电选取的研究对象一般有两种,分别为双导联皮层脑电(ECoG)或者病灶区单导联脑电信号(EEG).文中选用了两大类的脑电数据,其中第一类数据来自医院临床中采集的20导联的头皮脑电(EEG)数据;另一类是脑机接口网站下载的颅内皮层的脑电(ECoG)数据.文中利用LZ复杂度这种分析方法,通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汽车拥有量大幅攀升,因此造成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车辆监控管理系统作为其中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设计的监控管理系统由车载终端系统、中心服务器系统和上位机监控管理系统组成,车载终端系统通过CAN总线采集车身信息并将车身数据上传,在采集模块,应用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该算法满足了车身数据采集的实时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