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从工程水利向资源和生态水利转变之对策

来源 :2003国际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7824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除了进一步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外,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与保护问题,越来越成为水利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主要任务.资源生态水利的核心是搞好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化配置,采取综合措施把水利工程建设得更好、更有效,同时解决仅靠工程措施解决不了的管理和生态环境等问题,最终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实现资源和生态水利必须重点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为:建立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现代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大力发展以节水灌溉为核心的节水农业;加强对资源和生态水利的科学研究,大力发展适应资源和生态水利的现代农业水利高等教育.
其他文献
在分析陕北、渭北地区旱地小麦、玉米和苹果生育期水分供需状况的地区分异基础上,研究不同分区典型县区3种作物的降水产量积分回归涵数,探讨其降水对产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不同分区3种作物的最佳补充灌溉时期.研究表明:通过分析作物降水产量积分回归函数变化规律来确定最佳补灌时期,具有工作量小,代表性高的优点,可用于大区域作物最佳补灌时期的确定.
文章在介绍我国和荷兰的农业工程发展状况的基础下,就发挥协会的作用、规范设施制造业市场环境、重视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以及绿色无公害产业和花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的建议.
AgGPS农田管理系统已经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精细农业研究与实践中得到应用.该系统包括田间计算机AgGPS 170、AgGPS接收机、AgGPS平行导航选项,其中AgGPS 170是此系统的核心.该文介绍了AgGPS 170的功能,结事我国精细农业实践要求,进行了应用性试验研究,并且提出了田间计算机国产化的发展思路.
加入WTO我国农机化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压力和问题,这对农机化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从技术研究、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三个方面着重解决重点领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农艺规范与农机标准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开展国际交流与技术合作,加强人才、信息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广泛建立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实现农机化技术和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为提
我国历年积存的垃圾60多亿t,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人民币,出现了垃圾围城的严重现象.如果我国把年产垃圾的1/3有效地用于发电,相当于每年节省煤炭2100万t.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垃圾焚烧率已达50%以上.垃圾焚烧的条件之一是热值一般需≥4187kJ/kg,我国大中城市的垃圾基本满足要求.该文分析了国内外垃圾发展现状和近年来垃圾焚烧新技术、垃圾发电新技术、垃圾焚烧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发展动向,展望了我国
针对大型连栋温室外保温困难、加温耗能多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的确良、棉布及铝箔的保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的确良、棉布等新材料具有密度大、吸湿性好,较常用的铝箔有更好的保温除湿性.在中国北方寒冷的12月和1月份以双层的确良、双层棉布、夹层棉布作为内保温幕覆盖,温室平均夜温比对照铝箔分别高2.3℃、2.1℃和2.6℃;最低夜温高1.2℃~1.8℃,夜间相对湿度降低2%~5%.
组培微环境直接影响到组培苗的生长发育,传统组培设施以及由此引起的不适微环境严重抑制组培植株的生长,并致生理功能发育异常,进而引起驯化时间长、成活率低、单株成本高和移栽程序繁杂等的致命弱点,不利于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及其生产规模化的发展;并已成为种质创新和良种快繁工程的制约因素,组培应用正因此受到严重困扰.研究表明调控组培微环境因子有利于组培苗生理功能的正常发育,促进其生长.基于生长模型组培环境自动化控
通过畜禽场污水严重污染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产生污染的原因及其后果,提出对畜禽场污染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建议.采用生态农业治污工艺等技术,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场污染的产生及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随着国家对改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3年起利用国债资金加大农村以沼气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面对这种大好形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市开展了"五改三建"生态家园建设.本文对"五改三建"生态家园建设模式的内涵作了全面的介绍;对"五改三建"模式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剖析;对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为广州推广该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文对储粮害虫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商业开发及其利用、诱捕器的形状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信息素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说明了昆虫信息素在储粮害虫综合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减少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产生的农药残留、环境保护、减少粮食的损失和提高我国粮食的品质、安全储粮和绿色储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