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O,42-ZrO,2催化剂上CH,4选择性还原NO的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n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了用浸渍法制备的担载型M/SO<,4><2->/ZrO<,2>(M=Mn,Co,Ni)催化剂对富氧条件下甲烷选择性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探索了不同金属种类、担载量以及向反应气体中加入H<,2>O和SO<,2>的影响.发现:在所考察的M/Co/SO<,4><2->/ZrO<,2>中,Co/SO<,4><2->/ZrO<,2>活性最好;在反应气体中含有H<,2>O和SO<,2>的条件下,Co/SO<,4><2->/ZrO<,2>具有比Co/HZSM-5更好的de-NO<,x>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对可吸入颗粒物中矿物组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论述.研究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子显微镜及能谱(SEM-EDX)、激光微探针质谱(LAMMS)、二次离
根据室内模拟大气边界层的需要,开发了适合于水中温度场和速度场测量的快速响应设备.温度场测量采用铂电阻传感器多探头测量,速度场采用片量光源流动显示技术.温度和速度测量
用Kaplan等重建的1856-2001年全球海面水温距平(SSTA)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SSTA气候态变率,其主模态以热带西太平洋和赤道南北两侧的热带太平洋大值同号为主要特征,其时间系
本文描述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历史演变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源地,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的传输路径,减缓和控制沙尘暴危害的技术对策.给出了我国沙
天然气可用液化、压缩和吸附三种方式来存储.对于车用而言,液化方法实用性有限而压缩天然气(CNG)需要高压及昂贵的多级压缩设施,同时CNG加气站高昂的造价方面也限制了CNG汽车
依据洛阳市与环境空气污染相关的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业排污以及气象等主要因素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或居低)的情况,分析认为上述四因素与该市环境空气污染反弹关系不大,而由
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近15年的观测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和空气质量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自80年代以
本文作者利用自行开发并研制的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稀释风道采集系统检测并分析了各种机动车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排放因子,得到了中国首批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排放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设置的沙尘暴地面监测网络,对2001年发生的沙尘暴事件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利用该监测系统确定了影响北京沙尘暴的发生源区和传输路径.利用TSP采样器、安德森、DDM-LD-3
随着餐饮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油烟的危害已越来越严重,本文介绍了国内饮食业的油烟处理技术,主要有机械处理、静电处理、实施处理、复合处理和其它一些新技术,分析了各种处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