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sol hygroscopicity and CCN activity during the AC3Exp campaign: implications for CCN parameteriz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fs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erosol hygroscopicity and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CCN) activity under background conditions and during polluted events a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Aerosol-CCN-Cloud Closure Experiment (AC3Exp) campaign conducted at Xianghe,China in summer 2013.
其他文献
火山喷发后,大气中漂浮的火山灰对空中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即使喷发事件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粒径极小的火山灰依然漂浮在空气中,一旦遭遇就会对飞机的发动机造成致命的损坏.2010年4月至5月期间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喷发造成了欧洲航空业史无前例的瘫痪,其严重影响再次显示,对火山灰云进行有效监测的重要性.
积雪的高反照率影响着地表辐射能量平衡,同时,积雪的多寡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水量。因此,准确监测积雪雪盖和雪水当量对于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和水文模型等领域研究非常重要。由于野外观测站分布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范围应用的需求;相对于稀疏的地面实测数据,遥感技术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增强积雪监测能力。光学遥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其中,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适中的空间分辨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水分入渗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土壤水分入渗的物理过程、下渗理论和公式,比较分析了各种入渗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着重总结了近年来影响土壤渗透主要因素的研究进展,发现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因素为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植物的根系。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土壤渗透性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通气度、非毛管持水量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毛
冰雪表面反照率的变化是冰雪消融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冰川表面能量-物质平衡模型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冰雪表面反照率的监测和研究可以为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及其雪冰水文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本研究利用2001–2010年的MODIS (10A1) 数据,通过便携式光谱仪(EKO,MS-720) 实测的反照率进行验证,分析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的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2
In this study,the seasonal forecast skill of the East Asian-Western North Pacific summer monsoon (EAWNPSM) was evaluated using state-of-the-art dynamic multi-model ensembles (MMEs) including the Ensem
The impact of assimilating sea ice thickness data derived from ESAs 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 (SMOS) satellite together with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Sounder (SSMIS) sea ice concentratio
The role of atmospheric uncertainty for the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Arctic sea ice is explored by running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MITgcm) in data as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和定位精度的提高,GPS在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GPS地壳监测站垂向序列中包含了地壳运动的构造形变、非构造形变、残余大气延迟、测量噪声等众多信息.通过对GPS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是研究地壳形变的基础.同时,采用合适方法对坐标序列进行分析,提取非构造形变信息有助于研究各地球物理现象对地壳形变的影响.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
近20-30年来,我国许多流域的天然径流(或还原径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特别是海河和黄河流域的天然径流减小情况最为严重。天然径流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气候和下垫面两方面变化引起的。大量研究集中于定量区分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流域径流较小(变化)的贡献,其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类型和复杂程度的生态水文模型,但是极少有人在同一研究区域对比多种不同类型的模型,并得出一致的模拟结果。本文将针对海河、黄河等流域,
本文在最新的水资源脆弱性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对气候变化下的流域的水资源脆弱程度进行评估。基于“发展指标测度(DD)”量化可持续水资源管理中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研究其与水资源脆弱性之间的影响关系,根据其关系建立与水资源脆弱性V相联系的的发展综合指标测度函数VDD,即对同时考虑经济增长、环境损失和水资源脆弱性的综合效益进行量化,分析水资源调控产生的综合效益状况,为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适应性管理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