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怠速工作过程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点火室式缸内直喷汽油机怠速工况缸内工作过程,本文应用AVL的FIRE v2008软件对点火室式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怠速工况下缸内气流运动、喷雾发展、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探讨了怠速工况下喷油时刻对缸内工作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点火室式缸内直喷汽油机怠速工况具有很好的点火可靠性和燃烧稳定性,较宽的点火时间窗口,验证了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通过现场两次对故障机拆检勘测,针对在正常运行中所损坏零部件的构造、装配工艺、材质等进行分析,以及对齿轮铜套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分析认为:导致齿轮铜套失效原因:第一次系铜套存在严重的疏松使其硬度不足而造成的;第二次是由于外协生产厂齿轮铜套安装工艺方法不佳而造成的偶发故障.
回热器是斯特林机热功转换的重要部件,改善其内部温度场与流场的耦合可以提高对流换热效率.本文针对填料式斯特林机回热器的结构,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斯特林机回热器内部工质温度变化的动态过程,获得回热器内部气体的轴向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斯特林机的回热器采用不同的填料,其内部温度场分布的梯度有明显差别,为了改善对流换热情况,斯特林机的回热器应选择多层填充结构,在不同的工作温区应该选用不同的填料,在同一个
润滑系统作为发动机重要的子系统,对发动机润滑性能、摩擦功耗和燃油消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某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Flowmaster软件建立了润滑系统仿真模型.并采用DoE的方法,对模拟的过程进行了试验性的规划,最后依据试验分析准则对润滑系统敏感性参数进行了分析.
本文使用混合多相模型和全空化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伞喷喷嘴内的空化流动过程.结果发现伞喷喷嘴内的空化发展显著影响了喷嘴出口处的燃油液膜厚度和喷射速度,进而直接改变喷射锥角和液滴的平均直径.基于喷嘴内燃油蒸气的分布,空化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无空化、入口空化、出口发展空化和完全空化.完全空化中燃油蒸气延伸至喷嘴出口,可以显著增加喷射速度和减小液膜厚度,进而有效提高喷嘴的雾化性能.通过同时变化背压和喷射
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了四缸柴油机主轴承润滑仿真模型,在考虑内燃机轴瓦与轴承座的弹性变形、轴瓦与轴颈粗糙度的基础上,研究了全平衡四缸机曲轴不同平衡块配置方案对主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平衡率增加,MB1(第一)、MB3(第三)、MB5(第五)主轴承最大载荷增加,平均轴承载荷减小,总摩擦功耗减小,主轴承的峰值粗糙接触压力增加;MB5的轴承最大弯矩、平均弯矩相比较大,容易出现偏磨
结合活塞、缸套工作温度场的实测值,建立了柴油机活塞组件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配缸间隙、活塞销座偏置量等结构参数对活塞二阶运动的影响关系,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了活塞二阶运动的主要影响参数,优化了2D25柴油机活塞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对活塞二阶运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活塞敲击能量和活塞摩擦功耗,其影响关系是此消彼长;在计算的影响因素中,对活塞二阶运动影响最大的是配缸间隙,其次是活塞销偏置量,然后是裙部椭
针对新型卧式柴油机结构特点,设计了强制冷却闭式循环系统的冷却水套结构,在不同工况下对水套入口流量及特征点的温度和压力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建立了冷却水套三维模型,对冷却水腔的流动均匀性、整机压力损失、冷却水流速以及平均换热系数进行了分析,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原水套设计方案整体平均流速为1.00m/s,平均换热系数为7767W/(m2·K),冷却水套整体压力损失较小,为0.027
滞燃期是柴油机预混合燃烧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上进行EGR率、喷油始点、喷油压力、负荷、转速、进气温度等单一参数对预混合燃烧滞燃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名义过量空气系数能够帮助解释各试验参数对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滞燃期的影响.混合气的温度、压力和混合气中O2浓度影响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的滞燃期.提高进气温度,增大转速,增大喷油压力,滞燃期均会缩短.增大EGR率,在上死点附近推迟喷油,其滞
为研究应用广泛的干式圆柱状空气滤清器性能、指导设计,搭建了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台架,分别对滤纸和不同摺数空气滤清器样件进行了试验.为探寻过滤面积和流动阻力之间的机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滤纸和圆柱状过滤层空气滤清器的数学模型,对试验结果和相应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和修正,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仿真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流动过程分析解释了试验
本文通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不同实验条件下定容弹内新型交叉喷孔油嘴实现的扇状喷雾结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子喷孔间夹角的大小,可以对扇状喷雾的正向、侧向展开角大小以及喷雾贯穿距进行有效的控制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喷雾、燃烧策略.在模拟计算方面,采用AVL-FIRE三维模拟软件对喷孔内流进行多模型、多边界条件的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油嘴内射流间的交叉汇流作用可以改变喷孔出口处射流的速度分布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