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探析

来源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love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安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背景。其次,阐述了“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作为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内涵。最后,对人文教育专业做了总结。
其他文献
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体现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表征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成败,不同的表征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注意语言互译、利用熟知图式、多角度表征、合理调节表征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形成一个学习型的课程改革共同体,构建一个整体性、全方位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这一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全方位、实质性的新要求。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通过改变高师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以期能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格教师,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出高师院校应有的贡献。
会议
当前识字教学中教师的汉字素养不高,其中字义方面的理论素养最低。主要原因是在传统小学教师教育的汉字教学、知识教学缺乏深度。小教专业应转变“词本位”为“字本位”观念,增补汉字宏观系统知识,加强语素的教学,增设汉字学、新课标解读和小学语文教材导读课程。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和《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开展实验室评估是全面推动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以评估为契机,在实验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探索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的有效途径。
社会转型要求教师教育随之转型。教师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正好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信息社会的双重转型相对应。大众化教育要求师范院校从封闭向开放、从定向培养向非定向培养转变。教师教育改革适应社会转型,高师教育面向、适应、服务、引领基础教育。
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当下中国,教师与学生文化冲突呈现诸多新的形态和特点。文化对话可能是一条比较适恰的解决文化冲突的途径,其策略包括悬置偏见、宽容异见、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悬置偏见和宽容异见是为了增进文化理解,“和而不同”应奉为文化对话之圭臬。
在这里笔者将探索读者对于故事虚拟反应背后的理论,并且探讨一些从幼儿园到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所创作的同人小说,博客的例子。并将以讨论学生作为读者和作者参与即兴谈话和虚构情节的益处来结束这个部分。
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顶岗实习。第一,对顶岗实习的概述。阐述了学校把师范毕业生派到农村地区进行实习,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子。第二,阐述了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第三,介绍了顶岗实习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第四,对顶岗实习进行了反思与建议。
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传统教育实习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缺失。最后,介绍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取向的教育实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