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轮胎热解技术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发展现状、优缺点及产品性能等角度具体对比分析了热裂解技术、热裂解反应器、裂解运行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比较.经过比较分析得出,连续式热解工艺、快速热解型反应器、低温微负压热解技术必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主流.
其他文献
硝酸盐异化还原到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能够将硝酸盐中的氮还原为NH4+保留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硝酸盐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DNRA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影响DNRA过程的几种因素进行讨论.
蓝藻水华及其产生的藻毒素(MCs)是中国长期面临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水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寻找安全高效的藻毒素去除技术是亟待解决的环境科学难题.本研究在分离获得土著高效的藻毒素降解菌群YFMCD4的基础上,率先探讨其降解藻毒素的效果和机制.采用响应曲面法评价了不同温度、pH和初始藻毒素浓度对菌群YFMCD4降解藻毒素MC-LR效率的影响,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探讨该菌群的组成结构,
本论文探讨了化学还原沉淀法处理铬酸阳极氧化产生的高浓度铬废水的可行性,分别以亚硫酸氢钠、硫酸亚铁和铁屑为还原剂,探讨了还原剂投加量、还原pH值对Cr(Ⅵ)还原效果的影响以及溶液pH对Cr(Ⅲ)沉淀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化学还原沉淀法能有效地去除铬酸阳极氧化产生的高浓度铬废水,亚硫酸氢钠和硫酸亚铁对Cr(Ⅵ)的还原效果明显优于铁屑,且pH低对还原有利.与传统一次
原水砷污染问题严重威胁饮用水水质安全,随着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提高,致使多地饮用水中砷超标问题突显.本研究利用CeO2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及CeO2,和Fe3O4对As(Ⅴ)的强亲和力,合成并表征了CeO2-Fe3O4功能材料,考察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吸附除砷效果;研究了初始pH值、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除砷效果的影响;采用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手段进行吸附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下,As
本文主要采用NIPS法制备纳米石墨-PVDF-PVC复合膜,研究添加剂纳米石墨的浓度对复合膜的结构和疏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接触角分析仪测定复合膜的接触角,扫描电镜测定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纳米石墨-PVDF-PVC复合膜中,随着添加剂纳米石墨浓度的增加,复合膜的接触角先增加后降低,在纳米石墨浓度为1wt%时,复合膜接触角最大,其值为137°左右;通过扫描电镜对掺杂不同浓度的纳米石墨的复
污泥热干化工艺普遍应用于燃煤电厂内污泥干化,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冷凝废水.本文首先计量分析了污泥干化冷凝废水污染特征研究论文的发文数量、发文机构及作者、刊载期刊等信息,然后统计分析论文中废水水质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结果显示,研究分析污泥干化冷凝废水污染特征的论文数量较少;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现有论文研究的主要废水指标为有机物含量、氨氮含量和pH值;影响废水水质的
选取苏里格气田苏东的两口井,研究了直井和水平井共4个钻井井段的钻井液体系的添加剂种类和添加量,以分析钻井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开表层及二开上部泥浆材料中,清水的占比均在90%以上,分别为90.9%、91.65%,添加剂仅有4种,分别为膨润土、纯碱、聚丙烯眈胶饵盐、水解聚丙烯晴胶盐,并且添加比例非常低,初步分析此井段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性不大.在二开下部及三开井段泥浆材料中,清水占比
城市污泥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成分,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它进行合理的处置于与利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中介绍制约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因素和污泥土地利用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实践实施例.把城市污泥及城市建筑垃圾集成处理应用,可有效解决城市污泥及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将成为中国城市污泥处置中的一种行之有效并具有广大应用前景的途径.
本研究使用污泥为前驱体材料,废弃聚氨酯海绵粉和氯化锌为造孔剂制备具有三级孔结构的污泥碳材料及其硫化方法与机理,通过研究固体废弃物废弃聚氨酯海绵粉的热重曲线,发现其在0-500℃失去了80.94%的质量,说明废弃聚氨酯海绵粉具有在热解过程中裂解为小分子气体逸散的特性,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造孔剂使用.耦合使用废弃聚氨酯海绵粉与氯化锌作为造孔剂,以多种剩余污泥为前驱体材料,制备了在0-0.5nm、0.5-2
淤泥的处理一直是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其资源化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淤泥物理力学性质复杂且一般含有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这些因素限制了其直接利用.针对淤泥的特性,提出了以固定/稳定化和土壤化为基础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通过生态修复将河流、渠底、护坡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在增强水质净化的同时还有水土保持的作用.实际工程应用的结果表明,河水水质提升明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