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规避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法律责任探讨

来源 :2010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五)(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1006065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要介绍了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发展现状,只有不断完善医院操作规范,履行说明告知义务,签订知情同意书,强化证据意识,加强监控和培训体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探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法在脑积水的应用.方法:对22例脑积水患者,术前行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检查,明确脑积水类型,明确诊断后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一周及随访均采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法复查,观察造瘘口是否开通.结果:11梗阻性脑积水,2例导水管不全梗阻,9例交通性脑积水.术后一周电影成像检查造瘘口均通畅,在随访期间,2例再次出现颅高压症状,电影成像检查显示造瘘口闭塞.结论:磁共振相位
会议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在低级别胶质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术中磁共振及功能神经导航对肿瘤切除范围及患者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共有90例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患者接受了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肿瘤切除术.术中常规应用镜下功能神经导航显示皮层功能区和纤维束,并根据术前和术中磁共振T2 Flair像上
采用经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3组的置管成功率和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及恶性肿瘤患者的偏爱情况进行了比较,旨在选择最优置管途径,提高医疗质量。
本文介绍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重点讨论了静脉针置管期间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要点,并提出了完善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的具体方案,旨在提高护理质量。
本文以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消毒后,采用普通无导针系统的B超引导行PICC置管,重点介绍了置管的具体操作方法,43例患者均顺利置入PICC导管,其中一次性穿刺成功35例,二次穿刺8例,未发生静脉炎和导管堵塞。未发生导管漂移误入颈静脉和胸壁静脉。
本文对14例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的患者进行了研究,从患者和护理人员两方面,讨论了影响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心理干预和技能培训等应对措施,旨在提高护理质量。
本文从护士和病人的角度,剖析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前做好准备,熟练操作技巧,旨在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率。
本文介绍了静脉留置针的优点,重点讨论了静脉留置针在儿童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分析儿童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置管前后的护理工作,旨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