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素:何为舞蹈创作美学之条件--创作中的“真人”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c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论文在舞蹈创作的民族审美和民族风格的范畴和文化环境下,以创作中的"真人"为媒介来论述和梳理何为舞蹈创作美学之条件.这个"真人"构成舞蹈创作美学之条件为三点:第一、创作者的文化"缘"以及作品可被存在的关系"缘".第二、创作者的心理和舞蹈原理技术的文化"原"以及为作品构建理性"原"的客观存在.第三、创作者与舞者的文化"圆"是否对位和默契,以及舞者自身特性和作品其他相关人员的文化"圆"是否能共同推动舞蹈作品美学的存在.试图通过以上的角度和寓意,结合舞蹈本体的特性、舞蹈作品的特性、创作之人的特性客观, 阐述舞蹈创作中的美学性和文化意义.
其他文献
徐峥导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国内创造了12.6亿的票房纪录.这样一部受到国人空前追捧的优秀商业片,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映却异常冷清,首日仅收获票房9098美元,最终总票房仅收于57387美元.《泰囧》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文化折扣"因素不容小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政治实力在国际社会飞速增长,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存在巨
本文试图从近年来香港电影的创作策略入手,探讨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可能路径.近年来,香港电影在日益艰难的市场环境中试图坚守着自己的创作本色.它们突破了商业片和文艺片的界限,实现了类型融合与兼顾,那种对香港社会现实的积极关注和思考,对剧本的精心打磨和着力挖掘,对"港味"的延续和营造,看到了香港电影重新腾飞的积极策略.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策略的成功尝试也为整个华语电影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人类学具有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对于舞蹈艺术的研究,则倡导从单纯的舞蹈本体研究中走出来,将舞蹈艺术活动置于其存在和发生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下进行研究,从而探讨舞蹈艺术及相关活动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重要价值.本文欲从人类学的视野之下,对赣南采茶舞蹈背后所蕴含的生存环境、民系性格、生产生活等文化内容进行剖析,旨在使大家对赣南采茶舞蹈有一个较为确切的把握.
"大陆经验"是与台湾电影强调台湾意识的"在地经验"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台湾电影对大陆的想象与塑造.作为当代台湾电影的标志人物,李行、侯孝贤和李安的电影中,都对"大陆经验"有所涉及.他们的塑造既有统一性与延续性,也有发展、分裂、差异、暧昧等内部变化.李行对故国中原及其贤淑女性的刻画,是一次寻根祭祖与文化还乡;而侯孝贤和李安对现代上海及其魅惑红颜的叙述,则呈现一种寻根漫游和文化再造的意味.这样的衍变
印度舞在新加坡的舞蹈史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从它的早期在50年代独立运动的高峰时期,艺术从业者视跨文化欣赏的需求为形成新的民族文化的重要实现方式.华族学校的学生像学芭蕾一样急切地学习马来舞和印度舞,并把它当做基础性的文化资源.与舞蹈界的先驱巴斯卡尔先生有直接关系,大量的学生认为一般意义上的印度舞,是在50年代反黄色文化运动高峰期中具有巴斯卡氏基本技巧的舞蹈.这些华族的舞蹈狂热者认为“印度舞”,是那
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是禅宗的一座重要祖庭.但在近代由于军阀混战、庙产兴学、自然灾害等原因逐渐衰败,仅剩一座古塔与二十余株唐代古柏.1988年重新进住僧人,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这里已有常住僧众160余人,成为学修并重、香火鼎盛的古佛道场.对于柏林禅寺当代衰败与重建的剖析,有助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工作提供思路、借鉴经验.
本文首先分析了都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傩"面临的现实困境,生成场域流失、文化表征混乱等,其次介绍了都市化进程中"赣傩"生产性保护的依据与条件,然后指出都市化进程中"赣傩"生产性保护的可行路径,通过创新性的文化阐释实现"赣傩"文化价值的现代化转型,通过"赣傩"元素的再创造构建内外贯通的文化产业链等。
旅游开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红利,但同时也给当地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脆弱的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避免旅游业发展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负面影响,延长少数民族文化生命力,是上至政府部门、下达原住居民应当深思熟虑的问题.本文以贵州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为例进行分析,探析旅游开发后当地的文化自觉境况.为实现一个民族整体性可行性的保护、实现民族文化原生态持续发展的愿景,必须激发当地民众和政府部门的对
"生产性保护"是我国对传统手工技艺及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的一种新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其艺术形态,拟从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以铜梁龙舞为对象,坚持理论依据(宏观层面)、现实可能(微观层面)、可操作性(中观层面)三个层面探讨铜梁龙舞的相关问题.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铜梁龙舞的保护并广泛探索各种有益的保护方式。相信不久的将来铜梁龙舞一定会焕发生机,重新活跃在巴乡蜀
我国塔吉克族世居在帕米尔高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塔吉克民间文化.塔什库尔干县民间文化传承状况整体呈良性态势,在非物质物化遗产保护一线,农村文化生态不容乐观,文化尊重问题也值得重视.本文通过如实记录塔吉克族民间文化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呈现思考和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供参照、真正实现"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