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县桃木沟钧窑瓷器残片的研究(上)

来源 :200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x2009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始烧于唐末和北宋初年,盛于北宋中晚期,在金、元年代又有新的发展.故有唐钧、宋钧和元钧之称谓.宋钧的历史渊源来自河南省禹县唐代的小白峪窑的所谓花瓷--在褐色的釉上有类似钧釉的月白、天青等乳浊斑的瓷器[1].在此基础上,经过陶工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终于使钧窑发展成为我国宋代名窑,并为北宋王朝烧制宫庭用品.钧瓷生产原料多是就地取材,有一定范围的配方,烧制温度和窑炉气氛常有波动,故釉色千变万化,因此有"钧窑无对,窑变无双,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美誉.钧瓷釉能产生深浅不同的蓝色乳光,有红斑区的釉色更是丰富多彩,从玫瑰红、紫红、蓝紫和紫等多种色调,加上器物釉面上常有自然形成的菟丝纹、蚯蚓走泥纹及泪纹等奇特的图案,使它成为我国宋代独具一格的名瓷.为世界各大博物馆以及鉴赏家和收藏家所重视,尤其是对钧瓷的乳光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产生乳光的原因进行了种种的猜测,以往有的学者以为是含有CoO造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含有硫酸亚铁所致.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过学者们的努力,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多种现代化综合性的检测手段,并改进观测用的试样制备技术,使各种仪器的特点和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物理化学和显微结构方面对钧窑胎釉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2~8].开始发现河南古钧窑釉具有四大结构特征,高压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到钧釉中存在的二液相分离结构,就地进行电子衍射实验,确证:其二液相分离所产生的球状体是液滴,冷却至室温则为非晶玻璃珠.通过测算,孤立相液滴的粒径一般在60~180nm之间,粒度的峰值多在100nm左右.这一球形液滴的大小、正好满足著名的瑞利(Rayleigh)散射理论对粒径的要求而散射着明显的乳光,据此可以很好用来阐明钧窑釉的乳光来源,在红斑块釉中发现有Cu2O,Cu及CuS等晶相的存在,这使人们对红斑釉区的呈色和其釉色从玫瑰红、紫红、紫到蓝紫的变化有深刻的了解,源于宋钧的景德镇明清铜红釉,其釉色通体鲜红,在其釉中同样含有Cu及Cu2O等晶体,并且存在二液相分离结构[9],只是其孤立相液滴远小于钧釉.由此可见Cu及Cu2O晶体在钧釉红斑块的呈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XML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应用--基于XML的课件制作工具的实现.使用本工具生成的课件符合IMSLD规范,可以实现远程教学资源的标准化.
湖田窑位于江西景德镇市东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等论著中均有该窑场的记载,但都略而不详.从调查、清理和试掘中取得的资料来看,该窑兴烧于五代,历经宋、元至明代嘉庆
早在两宋交替之际,在广西桂林附近的青瓷窑场又派生出一支烧制乳光釉异军,它开始生产于严关窑,到宋末元初由于战乱,严关窑工匠逃散使得乳光釉生产扩大和发展,南至柳城,北至全
会议
龙泉青瓷是南宋宫廷用瓷之一,已被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等文物研究部门多次在杭州市区考古发现所证实.其中1993年在馒头山市气象局基建工地上,发现一处保存比较完好的皇城宫内大
古陶瓷数据分析经常使用多元统计方法,近年来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在古陶瓷数据分析中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诸方法主要解决线性或接近线性的数据分
建窑天目釉是古陶瓷历史中一朵奇花异葩,包括曜变、油滴、鹧鸪斑、兔毫、羽毫、木叶等诸多种类,且五光十色,蕴涵着无限神秘,为后人不断效仿,至今仿建窑天目釉尤属难度较大的
1995年我跟随中国古陶瓷国际讨论会(ISAC95)一行,参观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约24km,距今约6000年前半坡村仰韶文化遗迹.能住4~5口人的草顶房屋,14~15间为集团形成一个村庄,为
会议
本文通过组成、显微结构分析及工艺实验,探讨了高丽青瓷色彩质感形成的机理与外观艺术特征,并与部分中国著名青瓷进行了比较.从微观结构上指出,高丽青瓷的质感来自于其釉较高
会议
国内外收藏有为数颇多的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通过对这些瓷器釉彩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种瓷器工艺特点方面的认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家治、郭演仪及张福康等
古临安城(杭州市)自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深挖洞、80和90年代及至今的市政建设工程,各工地抛弃和倒置的废土中常伴有各种窑口的古瓷片出现,引起古陶瓷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并收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