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区毒饵站灭鼠技术研究与示范

来源 :《中国植保导刊》创刊30周年暨绿色植保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05082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区毒饵站灭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河北省植保总站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于2004~2006年在河北省农区组织实施。项目针对本省日益严重发生的农区鼠害。开展以控害减灾为核心的技术研究,通过引进“毒饵站”技术,改进制作方法,筛选对路药剂,开展防治适期、综合防治方法研究。在澄清全省农区害鼠基本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协调运用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措施,对农区鼠害进行了综合治理。
其他文献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板粟园害虫,7~11月共诱杀板粟害虫20种,诱杀量最大的是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挂灯区对比无灯区,害虫造成的损失降低22.57个百分点,诱杀效果显著,防效达87.66%。频振式灯对天敌的诱杀作用小,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以蛴螬为主的花生虫害连续大发生,由于防治方法不当, 农药用量增大,残留增加,影 响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引进了频振式杀虫灯开展物理防治试验研 究。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对花生害 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安装高度、密度、布局、使用时间和开关灯 时间对诱虫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应用杀 虫灯能控害增产20%以上,对人、畜、环境安全。
通过对16种不同配比的柑橘潜叶蛾性诱剂诱芯及2种类型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筛选出诱蛾效果好的诱芯PC20096L及诱蛾效果较好的黏胶型诱捕器,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迷向法防治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是世界先进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但是由于成本高等问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得以推广。本试验采用目前国内唯一的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迷向散发器产品,在新疆开展了大面积防治应用,结果显示,迷向率可达95%以上,效果明显。
大田试验,斜纹夜蛾性诱剂对香蕉田斜纹夜蛾成虫的防控效果,每个诱捕器悬挂30d,平均诱虫23头,田间落卵量和幼虫量分别降低74.79%和84.89%,该性诱剂有显著的诱集杀虫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化学防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证了农业的高产、稳产,今后还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然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出现了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农药残留(residue)、次要害虫的再猖獗(resurgence)即“3R”问题。随着人们绿色植保意识逐渐增强,在病虫害治理中将会减少毒性较高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低农残的农药,重视物理、机械防治。色板防治技术即为近年来
为明确0.5%苦参碱AS对东亚飞蝗的防治效果及适合使用剂量,笔者进行了防效试验。试验地设在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炒米店村,为丘陵荒草地,杂草主要有茅草、狗尾草、牛筋草、香附子、蒿子等,正值东亚飞蝗3龄盛期。试验设0.5%苦参碱AS 50mL、75mL、90mL/667m2(南通和田农药公司生产)及空白对照4个处理,每处理设4次重复,即16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0m2。
1%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茵)SC对水稻稻曲病防治试验表明,在水稻抽穗扬花期连续使用1~2次该药剂,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达80%以上,增产效果明显,能改善稻谷质量。在稻曲病常发区能替代化学制剂的使用,特别是在稻曲病菌对井冈霉素等产生抗性的水稻产区,是一种理想、安全、环保的生物杀菌剂。
小麦赤霉病又称穗枯病、镰刀菌穗枯病,是麦类作物世界性流行性病害,也是本县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受害后穗部常出现以红色为主的霉层,故称赤霉病。病变籽粒含有致病的镰刀菌代谢产物,有致呕毒素及类雌性激素等有毒物质。近年来有趋重发生趋势。2010年由于低温时间长,麦收前持续阴雨天气较长,致使赤霉病普遍发生。从田间调查情况看,目前还无理想的抗赤霉病品种。
2009年通过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应用昆虫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成虫、苏云金杆菌(Bt)防治二化螟、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井·蜡芽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以及稻鸭共育全程控草防病虫等多项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不使用化学农药,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减少施药4~5次。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20个/hm2平均防治效果为79.62%;Bt 8000IU/mgWP900g/hm2于卵孵化盛期常量喷雾防治二化螟,平均防治效果为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