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调控机制初探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胞宫是月经来潮的最基础器官。脏腑经络之间的纵横联系是月经产生的形体基础。气血津液、天癸是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实际上是天癸阴阳变化节律的外在表现。天癸阴阳节律变化受全身阴阳变化的调节,最主要受心-肾阴阳轴调控,也受任督阴阳循环圈的调控。我们提倡不以某条单纯的轴线为核心;以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划分月经周期;以调控天癸阴阳节律为主要目的;以调节心-肾阴阳,交通心肾为主要方法;以调理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盈亏为基础的综合网络调控系统。
其他文献
“预培其损”理论在母胎保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防治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则。明确中西医病因病机是关键,知损何在而培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病与安胎并举,孕前调养,孕后安胎,把握种子(提高卵子质量)、土壤(子宫内膜容受性)、时机(母胎介面的免疫因素)、风调雨顺(各种毒素的清除)等各环节,重视胚胎各阶段的发育情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经、助孕、安胎上的特色与优势。
根据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具有常见病因证候相同、核心病机相同的特点,提出其“共性病机”理论,并据此应用异病同治,同中有异的临床辨治思路,提出了相应治疗方案,:在辨证口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外治法,形成二联、三联或四联疗法,内外合治,综合治疗,对缓解盆腔疼痛、改善盆腔粘连、消除盆腔包块有确切疗效,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案。
闭经的发生与脏腑、气血、经络相关。调理冲任之法,是指调理脏腑、气血、经络之间的动态平衡,以达到这种动态平衡,恢复冲任的生理功能为治疗目的。在闭经的中医药治疗中,要遵循药性特征、依据配伍理论形成的相对固定、相辅相成的有机组合,不仅提高了药物的临床疗效,还可以精简组方,值得引起重视。
综合中西医生殖轴的相关理论,周惠芳教授课题组提出补肾助孕方治疗LPD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假说:补肾助孕方并非单纯作用于卵巢或子宫单一器官,亦可能直接作用于HPO轴的垂体部位,通过调控GnRHR表达或GnRH受体后PKC-MAPK、Ca2+-CAM、cAMP-PKA信号通路,调节LH、FSH的表达,进而调节卵巢内分泌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通过以上各环节的综合作用,达到矫正LPD促进胚胎着床的目的。
总括妇女一生,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且皆易耗血,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肝主藏血,主疏泄,有调节气血的功能.另女子素性忧郁,而黄绳武先生亦有云:"木郁为五郁之首,气郁乃六郁之始,肝郁为诸郁之主"的见解,所以妇科疾患往往以肝经失调为多见。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疏泄失常,气机逆乱,精神情志变异;肝不藏血,全身失养,筋膜失濡,以及肝经循行部位受阻等多方面的异常。肝的病变,在妇产科疾病中具有
女性的生育能力是有限期的,约为十几岁至五十岁左右的30多年,但只有25~35岁女性的生育力最高,超过35岁女性生育能力呈指数型下降。高龄妇女不孕面临的难题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原因是卵巢储备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而这也是目前许多的高龄不孕女性选择求助辅助生殖技术(ART),但高龄女性的助孕过程仍存在着胚胎成形率满意而妊娠率低下的难题的两大主要原因,而中医药对于解决这些难题有一定
多囊卵巢综合征(Plo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症,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肥胖、双侧卵巢持续增大,以及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特征.育龄妇女中PCOS的患病率为5%~10%,妇科内分泌临床上约占20%~60%,闭经妇女中占25%,无排卵妇女中约1/3.作为现代疑难疾病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
情志因素与月经病是互为影响的。月经病的发生也可导致精神上的波动起伏,比如痛经、闭经,月经失调可伎女性陷入焦虑、不安、悲伤、抑郁、惊恐等负面情绪中,女性长期受到忿怒、思虑、惊恐等不良情绪刺激。因此,调畅情志,去除精神因素之诱因,对防治月经病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除了传统的药物疗法以外还应该重视心理疗法,特别是受情志因素作用较大的女性群体,建议她们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适当的运动。医生所要做的不仅是治疗病人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妇科名家,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论述了经、带、胎、产诸疾80症,列方83首.上卷专列种子篇,论述了不孕症的析寒热、辨胸满、诊腹胀、审情志、视肥瘦五种独特诊法,并在古方基础上加减,自创十条种子验方,分别为治下部冰冷不孕的温胞饮、治骨蒸夜热不孕的清骨滋肾汤、胸满不思食不孕的并提汤、胸满少食不孕的温土毓麟汤、腰酸腹胀不孕的升带汤、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的化水种子汤、少腹急迫不孕的宽带汤、嫉妒
妊娠恶阻的病名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恶阻者,心中馈闷,头眩,四肢烦痛,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明确指出本病的症状。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又被称为“恶食”、“恶子”、“阻病”、“子病”、“病食”、“病儿”等。祖国医学认为:妊娠恶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妇女有孕后,月经停闭,血海之血藏而不泻,阴血下聚以养胎元,使冲脉之血相对不足,冲脉之气相对有余。冲脉又隶于足阳明胃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