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偏差影响下网架结构装配应力分析

来源 :第三届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08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架结构应用越来越多,工程事故频繁出现,一种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大型空间结构的装配应力。为了考察制作偏差下装配应力对网架结构的实际影响,制作并搭建一个正放四角锥模型,一方面利用应变仪测出各杆件实际装配应力,另一方面通过软件计算模拟出结构各杆件的理论应力。实验结果表明,随机制作偏差可以引起的较大的初始装配应力,使得网架结构局部杆件发牛失稳破坏,从而对结构的承载力有较大影响,不容忽视。提出减小和防范装配应力的思路和方法对空间网架结构的设计及制作加工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前由于能耗低等原因,国内大型炭素厂和特炭厂一次焙烧炉大部分选用带盖环式焙烧炉。这种炉型的主要优点是:能耗低、产量高,缺点是炉室温差大,影响产品质量。产生炉室温差大的原因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及如何解决炉室温差。挪威带盖环式焙烧炉经改造后的效果、国内敞开式环式焙烧炉以及新版带盖环式焙烧炉是如何解决缩小炉室温差的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依靠科技创新,完善计量设施,提高计量数据检测水平,构建新型计量数据平台,帮助企业建立完备的能源计量监控管理体系。在对公司水、气及蒸汽等能源计量设施进行的技术改造中,采用了多项计量新技术;如蒸汽涡街流量计、高温热式气体流量计、插入式超声波水流量计、进口智能压力变送器等稳定性好、准确性高、便于维护的能源计量装置,有效提高了检测能力和检测精度,为公司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提供了技术保证;并为公司污水综合治
用反应合成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T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基体2024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铸态组织形态。分析了引入自生TiC增强颗粒对复合材料熔体凝固行为的影响及其细化晶粒的机制。结果显示,随TiC颗粒含量的增加,铸态组织由基体的粗大树枝晶逐渐变为细小的等轴晶,显示了良好的晶粒细化效果。
讲述了消失模铸造模具的结构、原理和操作要领。讨论了消失模铸造模具的设计过程、加工原理和装配、与成型机的配合,以及成型操作和模样的粘接等。
根据CSP型化工强制循环泵,要求材质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极强的抗腐蚀性能,本文采用测定材料的电极电位和盐雾试验等方法,对ZGCr30Ni9MoN高强度不锈钢进行研究;实验表明:ZGCr30Ni9MoN高强度不锈钢,在C含量≤0.13%时,不会因组织中α和γ相形成的微小原电池所产生电位差,导致材料的电极电位明显下降。它与Cr18Ni9(304)γ不锈钢或Fe-Crα不锈钢同样具有相似的抵抗电化学腐蚀
目前消失模铸造浇注过程采用底抽气或侧抽气负压浇注。金属液以强烈紊流方式流动,并沿铸件壁引起剧烈附壁效应,液态金属的流动前沿中间内凹,靠近铸件侧壁向前凸出。在顶注和底注充型时,液态金属前沿的流动形状沿模样中心对称,负压使模样分解产物在排除方向存在一正压力梯度,金属液优先沿模样壁充填型腔使流动形态呈不规则的凹形形态,造成气孔、夹渣等消失模铸造缺陷。若采用顶部抽气的负压浇注,可以改善金属液充型的特点,使
中国消失模铸造的铸件多集中在铸铁件与铸钢件,铸铝件不到0.5%,仅仅与百吨左右徘徊。然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消失模铸造不仅在应用于黑色金属领域,而且对铝合金的消失模铸造技术也趋于成熟并广泛用于工业化,针对我国与欧美等国家的差距,提出我国铝合金消失模铸造技术应注重泡沫模样,涂料,造型砂的选择,认真对待铝合金熔炼,注重细节等建议。不断完善铝合金消失模铸造技术,逐步缩短与欧美等国家的差距,开拓国内市场,为我国
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基动力响应的整体数值仿真模型。在该模型中,人工截断边界为自由场边界,选用的地震波为经过基线校准后的El-Centro波。并运用控制变量法,对桩径、桩间距等参数进行探讨,比较这些参数对桩-土体系的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桩径、桩-土模量比和土的成层特性等对桩基动力响应影响较大,表现在监测点的位移和加速度的大小和相位均随着上述参数改变
为了克服当前钢筋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不准确所导致的一系列工程问题,通过对传统下料公式的分析,并考虑钢筋直径、变形钢筋肋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及分别计算影响钢筋下料长度的外包周长、弯曲调整值和端部弯钩增加值,最后总结了一套准确的下料计算方式,在此基础上将常用箍筋的调整值汇总成表,按照此表对300*600 nm2、400*500 mm2等多组实验梁的箍筋进行下料和弯曲实验验证,箍筋成果能很好的
在研究课题中的液塑限试验中发现了该实验的一些问题,丰要是关于不同实验操作细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面,并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为以后的试验规程等规范的修正提供了部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