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历史深处——关於中国文学史背景研究的思考

来源 :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追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发展,认为对文学史研究和撰写理论与方法的探求固然重要,但更应该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实际和深刻影响着文学发展的具体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出发,不断将研究推向深入。本文以若干个案为例,将汉大赋的起源、盛唐诗歌的发展繁荣和“诗穷而后工说”的提出等问题,置于特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加以讨论,认为汉大赋直接源于战国纵横家的游说进谏之辞,盛唐诗歌的发展繁荣与开元中政治社会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诗穷而后工说”的提出是北宋党争的产物,表现了对文学史背景研究的思考。
其他文献
至德二载二月,江淮兵马都督永王磷率水军自江陵沿长江下扬州至润州时,遭到唐肃宗镇压,被宣布为“叛逆”.永王磷江淮兵马都督从事李白,遂亦为“从逆”.今依据原始文献尤其若干未被
会议
1998年5月本站对72名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地区放射损伤诊断组对22名外周血白细胞数小于4.0×109/L(4人)和血小板数小于60×109/L(18人)X射线工作者作出了脱离射线休息1~6个月,这样大规模的休息明显地影
@@近代以来的岭南,凭借海洋优势,而成为中西交流的前沿。岭南学人在近代中国文化的建构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些虽非著籍岭南但这一时期生活或工作在岭南的学者也同样为岭
@@百年来的文学史著作,有分体的,有不分体的:有断代的,有通史的:有粗线条的,有详细的。近三十年来的趋势,是越来越详细。涉及的作家、作品越来越多,涉及的背景越来越细,采用的视角越来
明治十五年(1882年)末松谦澄撰写了日本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支那古文学史略》,从此拉开了日本人撰写中国文学史的序幕,随后日本相继涌现了大批中国文学史著作。这些中国文学史著
会议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元代文学的构成可能是最为复杂的。汉语言文学是元代文学的主体,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创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汉语言文学创作中,有汉族诗人作家的创作和
@@对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时代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学史的中古时期,或指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或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本文以后者为界定的时段。就中国书写文献的发展来说,汉代是纸
杭州市自1995年9月15日起,市区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通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足的教训,现做粗浅探讨。管理措施(1)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先在市区内取缔塑制泡沫饭盒,待条
以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中国文学史是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的一个专题应用,是文学、历史和地理的结合,系统创造一个以时间、地点、人物为三轴的立体时空数据库,根据数据库按照时间、人
会议
@@在20世纪末期,文学史的写作,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学术热点,这其中既包括各种断代文学史的写作,更包括通史的写作,如果抛开为了在大学讲述文学史的方便而编辑的各种文学史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