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害“综合治理”到“生态调控”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虫种群治理是农业昆虫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几十年间,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指导下,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Management,IPM)已经形成了全面完善的技术体系,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以及农业防治技术与方法.经典害虫综合治理(IPM)在集约化农业和粮食增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体系框架下的害虫治理策略逐步引发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在全球变化加速的背景下,生态安全和环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这要求害虫种群治理更需要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这就是害虫生态调控理论(EBPM).IPM与EBPM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明显区别,因此“综合治理”是“生态调控”的基础和手段,“生态调控”是“综合治理”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和优势:(i)综合治理主要是基于经济因素,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问题,关注短期的和局部的经济效益,而且经济阈值的理论基础导致综合治理一直未能有效地关注环境问题和社会效益;生态调控主要以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安全为前提,强调长期和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ii)综合治理侧重于人类活动采取的各种防治方法直接对害虫本身进行调控和管理;生态调控侧重于通过人类活动采取各类措施来加强作物和生态系统本身的健康程度,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拓扑结构和能量流动关系,增强群落稳定性和作物抗性而间接对害虫进行调控.(iii)生态调控以土壤-作物-害虫-天敌为整体,关注整个害虫控制的生态过程和机制,强调生态系统自身的健康和免疫能力,与新植保防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相得益彰.因此,EBPM能够在更全面的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层次上通过调控食物网拓扑学结构和能量流动,通过天敌的下行控制(top todown)和土壤的上行效应(bottom to up)共同调控害虫种群,最终实现害虫种群的可持续控制.因此,害虫综合治理到生态调控的转变和过渡是可持续农业的要求,也是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维持农业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水稻二化螟[chito suppressalis(walker)]是杂食性害虫,2014年至2016年在萍乡连陂观察区应用不同植物食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验证纯一季稻区水稻收割后二化螟能否转移到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作为重要的水稻害虫,其生长、发育、繁殖以及致害性变异与其体内垂直传播的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nt,YLS)密切相关,但目前,
  [目的]近几年,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在我国多地番茄作物上普遍爆发、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ToCV与我国番茄生产中另一重要病毒病番茄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是一种危害浆果、樱桃、葡萄和桃等软皮水果的全球性害虫.该种果蝇不同于其他不危害的果蝇种类,由于其雌成虫产卵器发达,可刺破健
  为明确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的抗性机制,以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研究分析了豆荚株位、豆荚大小、荚毛
  [目的]淡脉粘虫Leucania roseilinea(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喜食禾本科植物。在对粮食作物的害虫调查时发现淡脉粘虫对水稻和玉米有一定程度上的危
  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GMF)强度存在时空动态变化,且其强度总体呈衰减趋势,而每年频发的地磁暴现象亦会引起GMF强度降低。许多动物(包括昆虫)具有磁感受能力,而迁飞
  [目的]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在中国南方是最主要、危害最严重的竹子食叶害虫,在炎热干旱的夏季有喜食人尿的特点,是第一例报道具有“趋泥行为”的直翅目昆虫.环
  为明确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损失及其经济阈值,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小区罩网接虫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
  [目的]评估不同颜色、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的行为影响,以期为黄胸蓟马的诱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采用正八面体装置进行选择性试验,确定黄胸蓟马对不同颜色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