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险性有害生物--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uanzh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是一种危害浆果、樱桃、葡萄和桃等软皮水果的全球性害虫.该种果蝇不同于其他不危害的果蝇种类,由于其雌成虫产卵器发达,可刺破健康的成熟或亚成熟(非软烂)果实的果皮产卵.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发育,使被害果实腐烂变质,产卵造成的伤口还会引发真菌、细菌等病害,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斑翅果蝇的原产地为东亚地区,1916年,日本人最早发现了该害虫,并在1931年首次进行了记载.该果蝇侵入美国后,2008年首次在加州地区造成危害,短短几年内就迅速在北美洲、欧洲和南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扩散,给当地的水果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几年,我国也开始有斑翅果蝇分布和危害的报道,目前已在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浙江、河南和山东和辽宁等地区发现该害虫.2016年6月至9月,我们对辽宁省浆果和樱桃种植园内斑翅果蝇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樱桃、蓝莓和树莓的果实上均发现了该害虫,虽然目前并未造成严重危害,但对秋季晚熟品种的果品质量具有潜在威胁.同时,在采集的野生浆果上也发现了大量斑翅果蝇.目前,作为斑翅果蝇的危害国,欧美国家所采用的防治策略主要依赖杀虫剂,而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会导致果实农残超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如何在减少农药施用的基础上,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有效地控制斑翅果蝇的种群数量.考虑到作为斑翅果蝇的原产地,我国很有可能具有丰富的生防天敌资源,在辽宁省调查该害虫分布和危害的同时,我们也对其野外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这些天敌的发现将为斑翅果蝇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源.
其他文献
  [目的]金针虫是当前全球危害最为猖獗的地下害虫类群之一,其危害周期长、隐蔽性强,种群动态监测及防治一直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竹区爆发成灾.通过
  昆虫识别在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昆虫识别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且实用性较低.因此,设计一个可以简易、快速分类的计算机识别系
  A rsenophonus属于变形菌门(Prote ob ac te ria)的γ亚类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广泛地寄生于昆虫体内。之前的研究中报道该内共生菌可以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
  [目的]榕树除养育与之形成互惠共生的传粉榕小蜂外,还供养种类丰富的非传粉榕小蜂.它们与寄主间存在专性关系,产卵于不同发育期的榕果,且仅在雌雄异株榕树的雄树上寄生.
  烟粉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目前在我国发生的主要是Q型和B型烟粉虱.烟粉虱通过传播病毒造成的危害远远高于自身取食造成的危害.其中,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给
会议
  [目的]通过对选自喜马象属团的20个种进行传统描述和几何形态学分析来探讨前胸背板、后胸叉骨以及雌雄外生殖器在喜马象属团属间和种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以及雌雄间差异.
  水稻二化螟[chito suppressalis(walker)]是杂食性害虫,2014年至2016年在萍乡连陂观察区应用不同植物食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验证纯一季稻区水稻收割后二化螟能否转移到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作为重要的水稻害虫,其生长、发育、繁殖以及致害性变异与其体内垂直传播的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nt,YLS)密切相关,但目前,
  [目的]近几年,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在我国多地番茄作物上普遍爆发、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ToCV与我国番茄生产中另一重要病毒病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