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水果产业转型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来源 :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c198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依靠自然资源优势,以发展市场为主导,以高效、高产、质优为目标,创新科技生产管理体系。调整优化果业品种结构,推进合理布局,着力提高果品质量,大力发展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茂名水果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内外竞争力。
其他文献
为了鉴定几种来源不同的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类型,获得与其不育性状相关的特异序列,本研究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通过检索NCBI核酸及蛋白数据库获得orf138和orf224开放阅读框序列,依据其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甘蓝的5个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DNA进行PCR扩增。orF138引物在5个甘蓝雄性不育系中部扩增出大小为749 bp的片段,经测序后在Gene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这5
以结球甘蓝Ogur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为不育源,通过杂交及连续回交获得了两份球茎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球茎甘蓝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雄性不育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引物组合O110D01的扩增结果在两系之间表现出了差异性,找到了区别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特异扩增片段。回收该特异扩增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为212 bp。经Blast分析比
@@蔬菜作物的花粉发育与授粉受精等生物学行为是植物完成生活周期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本实验室采用基因芯片方法分析得到了一批在白菜花粉发育和授粉受精过程特异表达的基因,其中BcSKS11是一个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在花粉发育与授粉受精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会议
布于大兴安龄西南麓的东北山定子野生种群,主要在海拉尔河、根河、伊敏河、雅鲁河流域;集中分布于海拉尔的黑羊站、蒙古屯、哈克镇的山谷间与草原半湿地,面积约200kmZ:核心区为北纬49°11.594,东经120°11.940,海拔620m-670m,处于原始野生状态分布,但遭人、畜破坏及虫害较重。树龄从1年生至150余年生均有,30-40年生占37%;调查收集到103份不同变异类型表明:树姿以直立型与
余甘子是药、食兼用,极具地方特色的热带、亚热带的果树。分布区域较广,在栽培技术、品种、鲜果、苗木、等规范生产上尚无国家、地方的行业标准。应用余甘子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试验数据的积累。针对余甘子生产栽培的特点,制定了余甘子规范化栽培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提高余甘子的质量和产量。
简述了红葱的特征特性和广东省的基地发展状况;指出红葱生产中的病虫害、生理障碍、土壤连作障害及生产管理措施中的存在问题;建议通过建立红葱种苗繁育技术体系繁育优良种苗,采取调节控制生长发育和应用生态节约型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红葱的品质和产量。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先进管理平台提高产业水平。
在大田和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美亚”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不同施肥水平处理(空白、50%、100%)的菜心和小白菜产量、品质和光合色的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和小白菜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施肥水平处理造成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不影响产量。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菜心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含量逐渐升高,不同施肥水平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施用微生物改良剂与否不影响菜心品质和光合色素的含量。
本文报道了龙眼新害虫——龙眼枝梢瘿蚊。龙眼枝梢瘿蚊目前在我省尚属局部发生,但由于其扩散趋势明显。以危害龙眼新梢、花穗、叶梗和顶芽为主,造成树势衰退,产量骤减,损失巨大。
选择广东赤红壤地区含钾量不同的菜园土进行了菜心钾肥试验。根据20个试验点的田间试验结果,建立菜心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同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菜心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成抛物线相关。在质地为中壤土的参试菜田上种植菜心.施钾肥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的菜田占75%。增产率为14.9%~47.2%;土壤速效钾(K)的适宜含量为144.5~225.4mg/kg;低于此范围应补充钾肥,超过此范围应控制施钾肥
本文比较了节瓜枯萎病抗病和感病材料在苗期接种枯萎病菌后叶片中叶绿索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几种生理生化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病菌接种前,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无差异.发病后感病品种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PPO酶活和POD酶活在病菌接种前后均高于感病品种,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可溶性蛋白则低于感病品种。建议节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