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以“中加项目”姊妹校交流为例

来源 :The Fif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Reciprocal Learn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 年中国与加拿大建立东西方教育互惠学习项目以来,各姊妹校在实施跨文化交流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构建一个基于中国与加拿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合作系统,我国S 小学与加拿大E 姊妹校将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分成内容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大板块。随着目标的明确,两校开展的融入式的跨文化培养、学科式的跨文化培养、主题式学校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以及项目带动式的跨文化培养都初见成效。基于此,提出当前可供我国学校选择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施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教师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圣贤”文化、“经师”文化、“业师”文化和“能师”文化四个阶段。当代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四有”教师,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基于学校和课堂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而生成,研究通过对教师与学校制度、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侪、教师与家长、教师与自我等多重关系中教师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剖析,揭示影响教师专业文化的因素。要构建专业的教师文化,需要完善自主、参与的学校制度;形成交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18 年1 月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对于职前教师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期间,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反思
2018 年1 月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对提升教师质量做了明确规定,当前,卓越职前小学教师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职前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本研究通过对小教见习学生见习日记的文本分析,呈现教育见习中师范生的主要关注点、相关表现及特征。
核心素养从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总体趋势,我们国家也把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这就对如何培养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所必备的品质,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并为以后为社会更好的服务所必须的素养。具体的包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过程分析、物理实验等方面。现在的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根据物理学科核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下中国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去,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进行分析.主要结论: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和相应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提出了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是学生必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2.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活动”是围绕专门的语文“学习主题”进行的,通过多样化的言语实践情境中对相关语文核心知识的全面探究与多类型、异质性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生成语文核心知识之间的复杂层状网络,建构出自身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与所学语言内容之间全新关系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感知体验”“思考交流”与“建构生成”三种学习活动要成为“深度学习活动”都需围绕“学习主题”而
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有限,因此他们的阅读更容易出现出现碎片化、微型化的浅层学习方式,由此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创新,呈现出对信息予以深度加工,深刻理解和掌握复杂概念的深度学习。本文是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首先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内涵,然后以一个阅读教学实践案例为依据,分别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深度学习
有效的转衔服务是帮助特殊学生中学毕业后成功实现就业或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条件。美国转衔服务从20 世纪80 年代发展至今,历经30 多年,取得了相对成熟的经验。美国马塞诸萨大学思考学院在2014 年创立了转衔项目,其在核心内容及运行模式上有所创新,具有以地方教育机构与高校为基础、强调家长参与、以统一权威的法案为保障的特征。
地理学独特的“综合”属性,使得传统高三备考在新的高考试题面前束手无策,既无法片面追求升学率,也难以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穷途末路,非改不可!升学率与学生核心素养同步提升的路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培养成为高考备考的研究者。实践中,以学生成为研究者作为教育理念,以学习型组织作为班级建设愿景,以学习领导作为师生互动形式,以学科基本结构作为师生教学目标,从而抵达深度学习的彼岸。学生成为研究者解放了教师被
“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是幼儿教育的指导方针,其中科学教育的内容作为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载体,历来是幼教领域科学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中加互惠学习项目平台,以比较教育的视角,从中加两国“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及双方交流活动入手,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调查法,就幼儿园科学教育领域的界定、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得出中加两国幼教领域科学教育的异同,探讨双方之间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