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中西对话与文化交流的先驱

来源 :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8785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利玛窦的生平,介绍了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以及对于中西相互了解的推动。与对峙性的行为方式不同,利玛窦在日常言行中更注重建立和睦的彼此关系。他知道如何耐心、宽容地对待他的访客,对人十分和善。他良好的谈吐,对于中国民众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及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使他成功地融入中国社会之中,并获得了许多中国文人的信任,与他们成为朋友,而他对自我行为规范的许多方面,正是出于他所信仰的基督教教义。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阐述了洛学与蜀学论“理”的不同,然后从蜀学苏门形成的宋文化立论,最后说明其对宋型文化的影响。
本文对南宋时期余玠生平进行了介绍,对其治蜀的功绩进行了概述,对其死亡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余玠进行了人物评价。
本文分析了重庆大后方抗战文化中心形成的原因,  对重庆大后方抗战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对重庆抗战文化的历史贡献进行了评价。
文章重点探讨了抗战时期中国反败为胜的原因,对抗战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最后抗战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
笔者通过回顾自身接受爱国历史教育的过程,分析了《八年的怒吼》对作者的影响,强调了让年轻人接受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中日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历史不能被遗忘,记取历史教训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商王武丁伐巴方的历史,是研究商史及巴蜀文化的学者都知道的;然而,迄今学者对甲骨文中巴字的释读及对商代巴方地望的所在等问题,尚未形成一定的共识。笔者依据甲骨卜辞,重新探讨武丁伐巴一役的始末,再依据相关的资料,对巴字及巴方地望提出一些看法,向大家请教。
本文对龚自珍对春秋学的治经主张进行了阐述,对其有关春秋的著作进行了辨析,并对其诗歌创作风格进行了探讨。
本文从探析“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色中,结论出必须立足现实,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再认识,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使这个悠久的文化体系,在整体上,从其结构、功能、价值观念各方面超乎狭隘个我与贪婪宰制;同时更应以积极的态度吸取西方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成果,以海纳百川之姿迎接新时代新文化的到来。
本论文主要借着台、闽地区考古学研究成果,从文化人类学及历史学的立场,探究明清以后台、闽两地的文化发展,在时代变革之中是否有差异及共同影响之处,从而探究目前台湾地区的文化内涵,有否与其文化母体不可切割的事实。
这是一篇较短的与会论文,其目的在于促进关于基督教和儒学的相互借鉴展开讨论。本文从一个广阔的视角审视现代西方文化后期的诸种哲学倾向,特别指出美和真理在方向上的一些变化,并建议提出基督教将会提供出一种对话的背景,这一背景较之有时所设想的更加富有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