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CD105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来源 :2008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yu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关系,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及血清可溶性CD1055水平在SA及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 方法:149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SA组:50例;UA组:47例;AMI组2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CAG检查,均测定血清CD105水平。随机抽取其中的31例SA患者、31例UA患者行IVUS检查。 结果:SA组病变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SA组12.00%,UA组18.00%,p>0.05)。UA组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UA组0.82±0.55,SA组0.54±0.23,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AMI组显著高于UA组(5.16±2.92,4.06±0.19,P<0.05),UA组显著高于SA组(UA组4.06±0.19,SA组3.47±0.17,p<0.05),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UA组4.06±0.19,对照组2.57±0.54,p<0.01):S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A组3.47±0.17,对照组2.57±0.54,p<0.05)。不稳定型斑块组血清可溶性CD105非常显著地高于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型斑块组4.01±0.18,稳定型斑块组3.22±0.16,p<0.01)。 结论:AMI患者、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溶性CDl05水平有望成为预测冠脉斑块易损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尽管胆石症和饮酒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主要病因,但近年来,由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诱发的急性胰腺炎,即所谓的(hyperlipe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AP)日益
会议
危重病患者常常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引起体内炎性介质的“瀑布”样反应而导致病情加重乃至死亡。T淋巴细胞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最重要的细胞群,其中CD3+、CD4+和CD8+亚群分别是辅
会议
胃肠道不但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内分泌器官,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及重要的屏障功能。由于胃肠粘膜结构特点,在创伤休克、严重感染、脑血管意外等应激情况胃肠道成为受影响最早
胰腺内含有多种大量的消化酶,在临床工作中,最主要的有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a-amylase,AMY)。临床检验中比较常用的是血清淀粉酶(AMY)测定。本文介绍了引起淀粉酶升高的常
各种病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溺水、电击、窒息及药物中毒等)所致的心跳呼吸骤停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或建立呼吸循环功能,称为心肺复苏
会议
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泥石流、禽流感或SARS以及重大交通事故造成的群体伤,恐怖分子袭击造成的大爆炸和公共食品卫生事件,这些天灾人祸造成的大量受害者超过了所在地区现有医
会议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979年被国际医学界公认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第二十三门独立学科,它的兴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医学发展之一。其重要任务是紧急
会议
目的:调查急诊监护病房(EICU)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以制定干预对策。 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72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EICU患
会议
目的 观察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发生率。方法 根据留管时间分为甲、乙、丙 3组 ,插管部位分为A、B两组。术后定期做血培养监测 ,同时观察插管局部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