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Au/AlO催化剂上O,H和CO吸附的热分析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热分析方法对O<,2>,H<,2>和CO在纳米级Au/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H<,2>和CO在负载Au上的化学吸附计量数和脱附活化能,并依此讨论了H<,2>或CO氧化反应机理,为研究和开发利用金催化剂提供有益信息.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半导体RSD开关、快速可控硅和磁开关等建立了一套重复频率脉冲电流源。实验产生的脉冲峰值电流约6.2kA,脉冲宽度约10μs,di/dt可达18kA/μs,工作电压约1kV,可工作于单次和重复频率1Hz、10Hz和100Hz等状态。
本文对负载型纳米催化剂在重整后加氢、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等反应上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纳米超微粒子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优良的选择性,同时还能降低该类催化剂的生产成本,在制备过程中不存在三废排放等问题,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催化剂.
本文通过对加压下LaO/BaSO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得出:加压下,甲烷氧化偶联反应LaO/BaSO催化剂与常压相比,随压力的增高,C选择性和C收率下降;在加压下,随反应温度和CH/O的升高,C选择性下降;随反应压力的升高,要获得较好的C选择性与收率,为克服气相反应的影响,其相应的较佳CH空速也要增大,该催化剂在0.4MPa、CH空速80000h、CH/O为8:1、780°C的连续运转50
本文就氧化镁对α-AlO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经氧化镁改性的α-AlO负载银催化剂对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本文利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相结合对CH与CO共活化制C烃进行研究,证明这是一种强化反应的新手段.
目前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NOx的主要方法.在消除NO领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寻求使用寿命长、抗水、抗氧、耐硫的催化新材料.而负载型金催化剂可以满足这种要求.本实验室制备了几个AlO负载的Au催化剂,用于NO的催化还原,以CH作还原剂,获得了一些初步结果.本文研究了NO+CH反应中负载型金催化剂的活性.
传统的一氧化碳助燃剂,多数以贵金属铂作为活性组份,而铂价格昂贵、资源有限,特别是在我国,铂的来源主要依靠进口,铂的供应成为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研制在催化裂化装置中损耗较少、具有良好催化活性、高水热稳定性和良好物化性能的铂系助燃剂.本文研究了LaO、CeO和Pt含量对CO助燃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LaO能有效地提高AlO载体的水热稳定性,且LaO的含量在1.6mol℅效果较好,但使Pd催化剂的
本文介绍了水溶性催化剂RhCl(CO)(TPPTS)催化乙烯氢甲酰化合成丙醛的反应,研究证明,用两相催化乙烯氢甲酰化制丙醛比均相催化显示出明显优越性.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证明,较理想的反应温度为70-80°C,生成丙醛的选择性超过95℅.当温度90°C反应,由于反应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降低所致,反应速度反而下降,并且乙烯加氢成乙烷以及生成高沸物的含量迅速增加,致使生成丙醛的选择性下降到79℅.如果保持
本实验室通过对甲烷在纳米镍颗粒上裂解生成纳米碳的研究,发现一些新现象,本文对此过程中纳米碳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本研究以氧化铁和氧化钙为主要原料,添加粘合剂和造孔剂制备铁钙复合型脱硫剂,结果发现高温焙烧后,FeO与CaO未形成尖晶石结构,氧化钙与氧化铁复合可形成互补,一方面,CaO的加入会提高硫剂的机械强度和抗烧结性能;另一方面,CaO在第一次硫化过程中会作为活性组分参与脱硫反应,提高了脱硫剂的一次硫容;再者,经再生过程后由于CaS深度氧化为CaSO,增强了脱硫剂的耐热性,还可促进FeO组分均匀分散,进一步